首頁>旅遊>

山西,大同。

名列中國九大古都之一,曾為北魏舊都平城。

地居黃土高原東北邊緣,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境內人文鼎盛,古蹟眾多,不但有云岡石窟、華嚴寺、恆山懸空寺等名勝,也深藏了不少美好古樸的村落。

一起來看看最美的大同12處古村落,你知道幾個?

1 花塔村

花塔村是大同靈丘縣西南端一個偏僻小山村,距離靈丘縣城大約90公里,花塔村四面環山,依山傍水,海拔558米,是晉北地區海拔的最低點,常年氣候溫和;每年春天這裡是全大同地區綠得最早的地方。

靈丘花塔村,一個被外人稱作世外桃源的遺世村落。村的四周都是絕地而起的大山,整個村莊像是被掬在手中。

村子依山傍水,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房屋、小巷大都是用石頭砌成的,層層石砌的平臺上規矩地排列著各家的院落,每家院落的門口幾乎都少不了一扇木柵欄門。

2 得勝堡

得勝堡是明長城大同鎮重要關隘。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北約45公里。

得勝堡建築建於明初,是外長城的重要隘口,自古為聯結晉北與內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國家級主要幹線公路由此口通過。得勝口明初始建,同時在關口南建有得勝堡。

得勝堡,不得不承認,這個名字很豪氣,聽起來有點高大上的感覺,但其實不是這樣子的。從層層夯土壓出堅實的堡牆到今天,這個名氣已有600多年曆史。在此之前,它叫平城塞,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騎都尉來苖等討伐北匈奴,分道出平城塞,就是從這裡走向茫茫草原。那時起,這個地方已是名副其實的邊關要塞。

登上門樓,放眼望去,四邊堡牆輪廓完整,牆體規整。牆外田野遼闊,牆內房舍成片。一條大街從南門向北延伸,穿過一座磚箍方臺,方臺下有門洞,臺上曾建玉皇閣。得勝堡原有閣樓4座,分別為南城閣、日菩薩閣、玉皇閣、神武閣。現在,四座閣樓及甕城、月城均已不存。

3 新平堡村

天鎮縣新平堡村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堪稱晉北“晉商”的故里,三省交界地區的商業中心,這裡的大商人雖不像日升昌的老闆那樣名揚天下,但也稱得上富甲一方。

這裡也是歷史上有名的邊關重鎮,戰國時趙國置延陵郡,現堡西為延陵古城,明代為大同府新平路,參將駐守。

來到新平堡村,滿目黃土高原獨特風情,山西特有的民居建築讓你強烈的感受到這裡的地方風情。也許拐過這個街角就是一座破敗的房屋,一眼就知道這裡已經很久都沒有人來過。你會幻想曾經這裡發生過怎樣的故事,你會看到這裡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

神溪村有歷史悠久的律呂神祠、鳳山書院、關帝廟、明清古民居、古戲臺等眾多人文歷史景觀。

同時擁有面積達3000多畝的原生態自然景觀神溪溼地公園,因勢就形自然形成若干美麗湖泊;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渾源鑄鐘、渾源故事等,是一處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澱深厚的傳統村落。

神溪村以神溪泉得名,有著名的“神溪月夜”美景,也是渾州八景之一。村裡的“律呂神祠”屬國家級文保單位,古建築民居院落相對集中,形制有三進院和跨院、單體四合院等。

5 高山村

位於大同市雲岡區的高山村,因其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而成為全省名村。作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之一,歷史上的高山村是晉蒙通道要塞關隘,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既是大同往來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驛站,又是商貿集聚、商賈中轉之地。

現在,高山焦山石窟寺、高山古城已列入大同市全域旅遊之列,而高山村文化旅遊發展已納入雲岡峪文化走廊總體規劃,屬於美麗大同雲岡文化走廊的一處最佳旅遊勝景。

廣靈縣澗西村,因在木槽澗河溝之西得名,位於廣靈縣城北7公里處,隸屬壺泉鎮。澗西村作為山西傳統古村落之一,從建村到現在,已歷經近200年的發展,鑄就了澗西淳樸的民風,和諧的村風。2011年大同市人民政府公佈澗西村為大同市文物保護單位。

澗西之所以被稱作古堡,自然離不開堡牆以保障堡內安全,堡牆把村子圍起來,宛若一座小城。關閉堡門,堡內通往外界道路即行切斷,外面進不來,裡面出不去。據年長的村民講,堡牆用來抵禦外敵,手雷都拿它沒辦法,村民們在堡牆的庇佑下平安度過百年。

澗西最早的規模建築物是神祠和樂樓。從澗西東堡門人村,村南就是神祠,四座神祠從西到東依次為五殿廟、龍王廟、河神廟、馬王廟。樂樓民間俗稱戲臺,現已拆除。澗西古村落現存共有五處套院,按照從西到東的順序,依次為大西院、隆義堂、茂德堂、積善堂、大東院。

天鎮縣谷前堡鎮白羊口村在歷史上是“鎮寧堡”,是天鎮“八堡一城”之一堡,是遊牧民族入侵天鎮城經過的距離縣城最近的堡城。因此,明朝廷極為重視,不但派重兵防守,而且“鎮寧堡”及周邊烽火臺、長城都用磚包起來。

白羊口村防禦歷史久遠,文化積澱深厚。村內古戲臺、四合院等歷史遺存較多,特別是村北明代古長城別具特色。

雲州區峰峪鄉徐疃村緊臨桑乾河,村子堡牆儲存較好,堡子裡四合院規整,建築很有特色。

徐疃村原名徐疃堡,同時徐疃堡也是徐疃村的舊村,位於新村的東北方向,其四周建有高高的堡牆,在徐疃堡內有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到2010年基本都已廢棄。與徐疃堡的堡門隔河溝相望的是兩棵未知年代的古鬆,村民習慣叫“鬆桃樹”,在村民心中有著“龍王爺”的神聖地位,故每逢天旱久未降雨時,村民會用豬羊在樹下祭祀,祈求降雨。

這裡有著名的北魏鹿苑,鹿苑始建於公元459年,是北魏文成帝興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園林。2000年位於大同城東北3公里的馬家小村北魏鹿苑舊址基礎上重新修建,鹿苑風景區是大同市第一個恢復北魏歷史遺蹟的旅遊區,新建建築頗具北魏皇家風格,景區正在恢復繁盛時期的北魏鹿苑,林木蔥鬱、湖水瀲灩,兔鹿棲身其間。

10 杜莊村

大同市大同縣杜莊村,以大同土林聞名。當地人稱之為“石板溝”或“狐仙廟”,是目前華北地區唯一已知的土林景點。

土林處在東西約一公里、南北長約三公里的區域內,土林中的土柱、土壁天然而成各種造型,宛如一尊尊雕塑,令人稱奇。

廣靈縣蕉山鄉殷家莊村地處晉東北黃土高原,地勢平坦,山川秀美。 殷家莊村建村在北魏時期,殷氏居民在元代前廣泛居住,故得名“殷家莊”,期間並無興盛,留於後世資料較少,自元代中後期外遷來的馬氏居民逐漸繁興,取代殷氏成為村子的最大姓氏,並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繁盛高潮。

村北堡就在明朝開始興建,嘉靖年間,落成“壬丙門”,古堡格局初成。正在此年間,富甲一方的馬姓商官(姓名、身份待進一步考證)為其在京城做官的胞弟及其家族修建府院——“七星院”,一直建、修,最終,在清道光年間,“三廟一堡”格局完成。

守口堡村,在山西省陽高縣城西北20公里的明長城大同鎮關堡之一的守口堡腳下。長城依山而建,十里一堡,五里一墩,村落人家依'牆'而居,村名就是長城的名字。 這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左有虎兒山,右有猴兒山,中間黑水河,山高坡陡,極似一峽谷。

作為明長城的關口,這裡曾經是北方民族南下的必經之路。所築城牆依山就勢,盤垣起伏,烽堠相望連綿。關堡堅固,鎮守山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歷經幾百年的歷史滄桑,現在城堡已毀,但長城猶在,只是由於歲月風沙的侵蝕和人為拆卸等原因,這裡的長城更多的是以夯土築胎的形態出現在人們面前。殘垣斷壁依稀,土牆烽燧相望,盤垣於起伏連綿的山間,身姿堅挺,風骨猶存。

長城腳下的守口堡村,籍長城而生,居關堡而名。村民大部分是當年鎮守邊關的將士後代。折一個典型的長城小山村,現在也因當地大量種植的杏樹而風光聞名遐邇。

最新評論
  • 1 #

    陽高縣長城鄉鎮邊堡

  • 2 #

    怎麼沒有許堡的古城牆???

  • 3 #

    我是大同人,這些地方都沒有去過。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有個國家被遊客集體拋棄,特別是中國人,倒貼錢也不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