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地處海隅的潮陽,環邑皆山,山川靈秀,有忠跡的蓮峰,有夷爽的北巖,有雄奧的西巖,還有秀峙的東巖,名勝古蹟足堪勝賞。尤以奇峰挺秀的東巖,禪洞道跡、卓錫賢蹤、白牛古徑、紫來關、天門度、紫霄金頂、文峰挺秀、石巖松風等八景,儲存最完整,堪稱潮陽之勝。

東巖位於棉城3公里遠的東山東麓,是潮陽古八景之一。近日,我們和賴漢揚老師、楊培秋老師一起,4人自駕車從東山下穿過刻有“東巖勝概”四個綠色繁體字的山門,沿蜿蜒山道盤旋而上,來到了由卓錫古寺、石巖古寺和金頂古寺三個寺廟組成品字形之下刻有的“雲開”兩個大紅字的碩石前,在古榕綠蔭下,沿著數10級石階攀緩而上10多米,來到了卓錫古寺。

卓錫古寺坐東北向西南,開偏門在東南面。走進古剎大門,右側便是裝飾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沿著貼壁而建的古剎溜達一圈,無不為飛簷懸閣的凌空廟宇這般雄奇壯觀所震撼。來到左側前沿遠眺,遠處的大海;棉城城區和,不遠處高樓林立的潮陽城區盡收眼底,與鄉村的風景交相輝映,山下水庫波光粼粼,與蔚藍色的長空相映成趣,波光閃閃,與藍色的天空相映成趣。山上奇石嶙峋,綠樹成蔭,曲徑通幽,別有一番韻味。

卓錫古寺是東巖歷史最為悠久、也最負盛名的寺廟。原名白牛巖,是唐代高僧大顛禪師於唐朝貞元年間所建立。古剎中有東巖八景的“禪洞道跡”和“卓錫賢蹤”。“禪洞道跡”位於大雄寶殿右上方的禪洞中,石室寬廣數丈,僅一門通行,周圍巨巖疊迭,上有白牛巖覆蓋,巖高十數丈。唐德宗貞元六年,也就是公元790年,大顛自羅浮瀑布巖入潮,率徒玄應、智高等數十人闢白牛巖以居,以白牛巖下石室為禪房,禪修譯釋佛學經典,歷三十餘載,禪洞白牛石上尚儲存大顛當年禪修的壁影,迄今千餘年,栩栩如生,頗為奇特。由於大顛禪師在潮汕佛教界影響深遠, 因此卓錫寺也被譽為潮汕佛教禪宗的發祥地。

相傳唐朝元和年間,韓愈專程到白牛巖拜訪大顛禪師,適逢當年天旱,山上缺水,大顛禪師施展法力以禪杖鑿巖引泉,泉水就源源不斷的流了出來,從此千年不斷,後來,人們就把這道泉取名為卓錫泉,寺廟更名為卓錫寺。大顛禪師在東巖禪修三十多年,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他與韓愈的這一段儒釋相交更是成為千古佳話。

出卓錫古寺再沿石級上,經白牛古徑”、紫來關、天門度進金頂古寺,即北極殿紫霄金頂。出金頂古寺登上巖巔便是虎筆石擎天柱,即文峰挺秀。南迤而下至峰腰是石巖古寺,即石巖松風,東巖八景一覽無遺。

東巖是潮陽四大名巖之一,凌峭峻拔,山勢奇偉,巨石壁立,獨攬山、石、林、泉之幽勝。巨石之下,古剎錯落,洞府天成,有著深厚的宗教文化歷史底蘊。向來以唐之卓錫寺、宋之金頂寺、明之石巖寺的悠遠歷史,展現佛、道、儒三教渾融的禪林風采。巖上儲存完好的摩崖石刻群,彙集了篆、隸、行、楷、草等書法,字型形神兼備,精湛典雅。千百年來歷經風雨滄桑,至今仍儲存完好,這些歷史文化藝術瑰寶與巖上的古寺渾然一體,成為東巖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13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來天柱山,給自己的學生時代畫上一個完美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