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坐落於北京西郊的頤和園是“三山五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早在元代,此地就被丞相耶律楚材看中,由郭守敬主持,在此開闢水源。明成祖時在此修建了行宮“好山園”。清時期,乾隆皇帝又一次相中了這塊寶地,不惜花費重金在此修建清漪園。咸豐、庚子變亂後,西太后兩次花重金重修清漪園,改稱頤和園。民國時期,頤和園開始對外開放,隨後成為公園。1928 年以後,在北平市政府和管理頤和園事務所的努力下,成為北平最負盛名的公園之一。頤和園是怎樣由皇家禁苑,轉而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市民公園的呢?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我來告訴大家。

頤和園初建時,尚屬皇家苑囿,只有少數官吏可以進入南苑遊覽,普通的百姓更是隻能遠遠地眺望萬壽山。咸豐以後,西太后的修繕使得園內的風景區、政治區、生活區劃分得更為清晰。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開始對市內的皇產、苑囿進行改造,將它們陸續開放為公園。不過,根據民國政府和清皇室訂立的 “優待條件”,頤和園尚在溥儀手中。溥儀鑑於遜清小朝廷的財政捉襟見肘,也於1914年正式將頤和園對外開放,收取門票以補貼小朝廷的收入。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後,將頤和園委託給他的英文教師莊士敦管理。1926年,張作霖入主北京後,頤和園又被京畿司令王懷慶歸還清室,由“經理頤和園事務所”管理。

這一時期,雖然頤和園已經對外開放,且有了一定的管理章程,但管理權時常易主,管理也較為混亂。園內盤踞著成批的乞丐,嚴重影響了景區的面貌,園中文物也不斷被盜。1928年國民軍二次北伐成功,頤和園由內政部歸還給北平市政府後,一切才迎來了轉機。將頤和園改造為市民公園的建設,終於提上日程。從1928年6月至1937年7月的北平,無論是政府和文化界,都努力營造這座百年古都的文化氛圍。因而這一時期的北京也被人們稱作“文化古城”。這十年間,市政府與頤和園管理處傾盡全力,力求將頤和園打造成古都北平的一張文化名片。

市政府接收頤和園後,派警察驅逐了園內的乞丐,併成立了管理頤和園事務所。從1929年起,先後將萬壽山周圍的殿閣出租為飯店、仁壽閣外包為照相館,並在清宴舫等處設茶座,豐富了公園內的娛樂設施,引來了大量遊人。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頤和園也在中央領導的親自指示下,得以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再一次成為首都,國家高度重視對園內古蹟、文物、自然環境的維護,頤和園終於擺脫了需要自籌經費的困局。作為美麗首都的歷史名勝,也吸引了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

1950年開始,相關部門決定以恢復其歷史風貌,儲存清時期的陳列特點並配合園林設計進行規劃改造,成功從前清御苑轉變為一座擁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公園。

9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秦嶺阻擋了冷空氣,也留下了美麗的雪景,這篇賞雪攻略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