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時隔三年,我第四次到了廈門,陪著我那來自北方的舅媽。

行程安排:

台州—廈門:住中山路

廈門:中山路—鼓浪嶼—曾厝垵—雲水謠土樓

廈門—福州

福州:三坊七巷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鼓浪嶼時,我們趕上了颱風“白鹿”,輪渡停航,我們被迫在島上待了三天兩晚。

但託“白鹿”的福,我在鼓浪嶼領略到了前三次沒有感受過的小島風情——這座曾在2012年10月2日單日接待遊客超過12萬人次的鼓浪嶼,在那兩天,空空蕩蕩。

買船票

坐船,是從廈門城區到鼓浪嶼的唯一方式。而船票相當緊俏,最好提前預定。

在微信公眾號中,搜尋“廈門輪渡有限公司”,關注後在主頁右下角點“購票”—“微信購票”—“鼓浪嶼航線船票”,就可以操作買票了。

鼓浪嶼有三個碼頭:三丘田碼頭、內厝澳碼頭,還有一個鋼琴碼頭是隻供當地市民往返的。

一般來說,上島,都選擇“郵輪中心廈鼓碼頭—三丘田碼頭”這條航線。下島,兩個碼頭都可以。

有一點值得注意,一張船票是包含往返的,去程,必須嚴格按照你購買船票時選擇的時間;而返程,則是30天內的任意時間段都可以。

廈鼓碼頭到鼓浪嶼,坐船時間約20分鐘。

鼓浪嶼,圓沙洲,我又來啦。

“萬國建築”

宋元時期,這座面積不足2平方千米的小島叫“圓沙洲”,就是蘇軾詞中“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沙洲”,很美的名字。明代時,改名“鼓浪嶼”。

這裡,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世界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中交流、碰撞與互鑑的模樣,並將這個樣子很完好地儲存了下來——在當今中國,這一點彌足珍貴。

鼓浪嶼最吸引我的一點,是這裡被盛讚為“萬國建築”之島——在廈門成為通商口岸之後,1843年至1902年間,外國殖民者登上鼓浪嶼,他們先是租用民房,後又陸續建造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堂、聖教書局、領事館,和大量的公館、別墅等。

滄海桑田,曾經的屈辱不在,但萬國風情的建築留在了鼓浪嶼,像一位老者,孜孜不倦地講述著這段歷史故事。

上了島,我們走街串巷,在最熱鬧的龍頭路上七拐八拐,走到了旅館“小茉莉”所在的中華路,入住。

如果來鼓浪嶼,我還是推薦住在龍頭路附近,這條吃和逛都很方便的街道會讓你在島上醒來時有種幸福的感覺,而且離景點都不遠。

剛上島的那天下午,我嫌天太熱,一直縮在空調房間裡,以至於沒有讓我舅媽逛到景點——受颱風影響,景點於當天下午6點全部關閉,直到兩天後我們離島仍處於關閉狀態。留下了這種遺憾,我只得安慰我舅媽,“是想讓您下次再來呢”。

太陽沉沉將要西落,我才出了門。我媽和舅媽已經在龍頭路逛了一會兒,我們匯合,吃了面線糊、炸土豆、五香卷和燒仙草後,開啟了亂逛模式。

面線糊

五香卷

“音樂之島”

我們隨意走著,卻趕上了一場庭院音樂會。

快走到風琴博物館時,悠揚的曲調和高亢的男高音遠遠傳來。我們走進去看,綠意盎然的小小院子中,搭了一個簡單的舞臺,十幾位中年人(亦有老者)操著各種樂器演奏出好聽的音樂,歌唱家拿著話筒,正在情緒飽滿地一曲高歌。

無車馬之喧囂,卻有絲竹之悅耳,真是好聽。

鼓浪嶼的音樂血統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那時,西方音樂隨著基督教傳播,湧進小島;20世紀20年代,音符從教堂、學校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漸成風氣。

據說,小島人均鋼琴擁有的密度是全國最多的,還培養出了不計其數的音樂大家。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音樂之島”。

夜幕漆黑如墨,我們走到了菽莊花園邊的沙灘,坐了一會兒,看著對岸的廈門城區燈火點點,安靜得說不出話來。

颱風“白鹿”

第二天上午,我醒來,看新聞——“白鹿”將於今夜至明晨正面襲擊廈門,輪渡將在中午12點後停航。

那個上午,所有人都是匆匆忙忙的。

遊客逛得匆忙;店家開店也開得匆忙——“最後的XX了,賣完下島躲颱風去啦”,大風將起,中心地帶的那個超市成了最熱鬧的地方,本地人和像我這樣不下島的遊客都在裡面買東西,本地人買菜買米;遊客買麵包泡麵醬菜……

大風中,我媽幽幽地說了一句,“島上開店的都下島躲颱風了,我們還在島上待著”。

因為“白鹿”,我們在鼓浪嶼上困了三天兩夜,比我原本的計劃多了一天。

但也是託“白鹿”的福,我在臺風登陸後、人去島空的鼓浪嶼上,領略到了前三次都未曾感受過的安靜的鼓浪嶼——

颱風來前一天

颱風登陸後

隨風盪漾的蔥翠樹林,幽靜石路;

“萬國建築”在雨水的沖刷下變得無比明豔生動,還有孤寂的日光巖和靜謐的菽莊花園;我甚至能清楚地聽到毓園裡鳥兒清脆的啼叫,和石板路上阿公穿著拖鞋汲水的聲音。

以及幾近無人的一片沙灘,光腳踩下深深淺淺的足跡印刻了漫長的時間,還有被風揚起的頭髮,似乎看見了,風的形狀……

撐著傘,躲著忽大忽小的風雨,我覺得自己還有點像戴望舒筆下的“丁香姑娘”。

颱風席捲後的鼓浪嶼,是透亮的。

離島

第三天下午5點,終於接到通知,輪渡通航,“遊客在6點50分之前可以從鋼琴碼頭應急出島”。

鋼琴碼頭,原本是隻供廈門當地人來往鼓浪嶼的一個碼頭,平時並不面向遊客開放。但那天下午,在鼓浪嶼上“憋”了好久的遊客,拉長了出島的隊伍。

輪渡停航時的鋼琴碼頭

復航時的鋼琴碼頭

我一直懷揣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安安穩穩地排在隊伍裡,看著突然又熱鬧起來碼頭,想著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在島上……

倒是我媽,恨不得長對翅膀飛過島去,“終於能走了”,她不停地念叨著。

倒也真是難為她了,這三天兩夜,鼓浪嶼像鎖上了大門的封閉古堡,除了躺在旅館房間裡看電視,啥也不能幹。好在《小歡喜》很對她跟我舅媽的胃口,外頭疾風驟雨,倆老太太在屋子裡邊看邊哭,“看把娃逼成啥了,娃太可憐了……”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世界上最無奈沙漠,降水量是撒哈拉的300倍,而且有湖泊還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