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有這樣一個村子:
它位於房山西南的百花山麓,是一個靜謐、美好的古村落;
它空氣清新、人傑地靈,擁有原汁原味的民風民俗;
在2013年,它被評為(北京)市級民俗旅遊村;
2018年,它又入選了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它就是——柳林水村,一個古樸靜謐的古村落。
01. 因柳得名,環境優美柳林水村,位於房山西南部的山區史家營鄉東部,南與霞雲嶺鄉相鄰,西與楊林水村相連,北與大安山鄉西苑村接壤。它明代成村,最初村中有三條水流,原名三流水。
由於歷史原因,三條水流乾沽,因村中有十餘棵大柳樹覆蓋了全村,村民們商議之後,重起名為柳林水村。
柳林水村北高南低,村後面靠山(後嶺頭),前有大石河支流清水流過,從村西的村口而進,三條橫向的路貫穿整個村子,南北寬500米,東西長1000米。
村口一座琉璃裝飾的拱形小門,門楣鑲嵌著“柳林水”三個字,原來正是進村的便路。過了這個小門洞,算是進了村,眼前是層層而上的臺階,過門經戶,步步登高,曲折北上。
在這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村內樁樹揚花,松柏蒼翠,核桃樹、山榆不知名的山樹、山草把山頂染得清翠欲滴,山鳥的叫聲時斷時續的傳來。
它的美,不僅限於秀美的山水風光,更在於醇厚深邃的人文底蘊;它鐫刻著上百年的時光印記,儲存至今的一磚一瓦、一椽一木,無不凝聚著最質樸的鄉間民俗,無不講述著最原汁原味的鄉村民風。
02. “三古”文化村房山南窖鄉水峪村是有名的四古文化村,如果要說起來,柳林水村可以稱得上是“三古”文化村。因為柳林水內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古宅,歷史遺留的古戲臺和獨一無二的古碾。
沿自明代的古宅柳林水村內至今仍保有古宅一百多座,佔了村裡民居的三成多。其中有古老四合院24處,多沿用明代舊門樓。
上百年曆史的房屋浸透著時間的磨礪,含蓄雋永,古樸從容,他們保留了從明朝開始的建築風格和建築特色,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村民的回憶。
和這些老房子相得益彰的,還有一座座新建的民宅,這些民宅可謂是外修顏值,內修氣質,移步換景,步步可觀。
這裡的房子一水的一字青磚、青石板頂,房間規整有致,精緻的磚雕裝飾其間,門樓兩旁的抱鼓石已經陳舊風化,仍能感受到當年的氣派。
歷史遺留的古戲臺柳林水村有一座古戲臺,據說從明代的時候,村民就在這裡唱戲聽戲了。在以前,廟裡舉行活動的時候,村民們都會來這裡聚會,古戲臺的觀眾席現在都還保留著,就是一條條用階條石砌成的臺階。
柳林水的山梆子戲更是一絕,清朝末年還經常有山梆子劇團在此演出,可謂遠近聞名,當年十里八鄉的人,都會到柳林水來聽戲。雖然現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村裡還會有表演,但由於種種原因,傳承越來越難,會這門技藝的年輕人屈指可數。
村民們說,“以前說自己是不是柳林水村的人,就是靠這臺階,如果能準確的說出有32級臺階,就證明,你是柳林水村本村的人。”
戲臺後面還有一座龍王廟,廟前有古井一眼,井口由一整塊山石雕鑿而成,斑斑磨痕留下歲月的記憶,井內泉清如許,經年不竭,在大旱之年,是村民的救命井。
龍王廟門提聯:“保一方風調雨順,佑萬世國泰民安。”正中供奉著龍王之位,四周有壁畫,分別供奉著山神爺之位、財神爺之位,藥王爺之位……
2007年,村民自發捐款重修龍王廟,使它恢復到原來面貌,增添了自然景觀。
獨一無二的古碾除了古戲臺,村子裡還有一樣獨一無二的老物件,那就是——碾子。
之所以說柳林水的古碾獨一無二,是因為這裡的碾子取材是一種叫“青子廣”的石頭,不風化。我們所見過的大部分碾子都是青色的,而這個碾子發黑,卻不是因為時間長變髒了,而是這裡石碾子的特有顏色。
這兒原是村裡的磨坊,早年間,村裡人都到這兒排隊碾米磨面
03. 柳林水“三寶”看過了古景觀,我們再來看看柳林水“三寶”——長星觀、聖米石塘和蟠桃宮。
長星觀長星觀是這裡裡最早的廟宇,建在村中間,建於明朝,現有石碑一塊,有文字記載,部分字跡年久脫落,分上下院。
村中有一句諺語“先有長星觀,後有聖蓮山”,它和這個村子幾乎是同齡。
長星觀是道教場所,裡邊的鐘樓、鼓樓的建制還都有,但是已經比較破敗了。
聖米石塘與蟠桃宮聖米石塘與蟠桃宮也都位於聖蓮山內,這裡青峰摩雲,素稱洞天福地。聖蓮山有南北二廟,南廟原為勝泉寺,始建於金末的貞祐三年,清初改為道觀。
據稱,清末觀中有兩位道長,女道長楊清風活了147歲,另一個是男道長牛理先活了126歲。兩位道長各傳一位高徒,一個是男道士蔡義先,一個是女道士曾義明,二人行醫興道,在民國年間鼎鼎大名。他們得到民國大總統曹昆、參謀總長張懷芝以及吳佩孚、楊小樓的資助,隔南天門在長星觀北面建立蟠桃宮(現屬區級文物),形成南廟長星觀、北廟蟠桃宮南北呼應之勢,聞名於京城內外,為民國時期北京地區最有影響的道觀之一,聖蓮山也成為著名的道教名山。
聖蓮山景區內的古柏樹,也是柳林水村現存的古景觀,古柏樹已有200多歲
聖蓮山內的老子巨幅塑像,原來是泥塑太上老君聖像,已經損壞,後來經考證建於清朝中葉,2008年,在原址上進行修復和重塑,為鋼筋水泥造像,座北朝南。塑像造型生動,神態浩然,和藹可親,左手拈鬚,右手慿幾持簡,雙腿一屈一跌坐于山中,觀世間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