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世界那麼大,大家都想去看看,看看不一樣的景色,看看不一樣的文化特點,在旅行中放鬆自我,在各種新奇的事物中感嘆這世間的奇妙。這些新奇有些來自於自然風貌,有些則是來自於人文特點,比如這個世界上唯一不加入任何國家的民族

東南亞有著一個叫做巴瑤族的民族,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卻沒有一個人擁有國籍,全部都生活在公海之上,就跟“海人”一樣,他們與普通人的生活習慣有著巨大的差異。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和文明的不斷進步,各個地區存在的人類都已經進入人們視野,並且以國家為單位進行了基礎劃分,就算偶爾有個別人沒有國籍,但這些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都屬於那種窮兇極惡之徒,而向巴瑤族這種大範圍人民都沒有國籍還是很少的。

而且他們也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些違法分子。當然了,儘管如此,巴瑤族被東南亞的每個國家排斥,可能是因為巨大的文化差異,也可能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不發達,不想再添負擔。畢竟當下的綜合國力,人口的影響力已經逐漸下降了。

在這種環境下,巴瑤族的人民只能世代生活在海洋上,很少會出現在陸地中。就算出現,他們也不會過多的停留,大部分都是把自己帶來的海鮮賣出去,然後買上自己沒有的一些生活用品就立刻離開了。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規定的,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的巴瑤族居民窮盡一生,都沒有從海洋上出來,感受陸地的模樣。

不過巴瑤族之所以會這樣,除了是因為他們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東南亞那些國家不允許他們做過多的停留,尤其是近幾年來愈演愈烈。那巴瑤族人又是怎樣存活下來的呢?

在居住方面,他們主要有利用木頭在淺水處搭建起來的木棚屋,自己手工製造的木船。對於木棚屋而言,其下面會用很多根大粗木棍來固定住,而上層的房屋所選用的木頭會相對於較輕,減輕下部的壓力,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抵抗風浪。而另一種木船就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了,不過沒有那麼龐大,普遍在長5米,寬1.5米的樣子。並且相對於木屋來講,木船更受當地人的喜愛,尤其是年輕人,這能夠很好地滿足他們打漁和移動的需求,就是有點類似蒙古包的用意。

而在吃的方面,他們自然就是依靠打漁了。我們常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只能生活在海洋中的他們,大海是他們補給的唯一來源。幾乎一生都需要在海上度過的巴瑤族人,在艱苦的生存環境下鍛造了極其強大的海洋生存能力,主要體現在游泳和打漁兩方面。就游泳而言,這是每個巴瑤族人出生後就要掌握的第一項本領,也就是說在他們還沒有學會走路和說話之前,就已經學會了游泳

長時間的鍛鍊游泳的能力絕對數一數二,據悉,幾乎每個巴瑤族人都能夠在不帶任何裝備的條件下潛到二三十米深的地方。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脾臟和耳朵都發生了進化,幾乎所有巴瑤族人的耳朵都發生了一定改變,幫助他們減緩潛水時的壓力和游泳時的阻力。但與此同時,他們的聽力也退化得極其嚴重。不過他們的脾臟比較大,比正常人大一倍,這也是為了更好的潛水器官發生的改變。

而在打漁方面,巴瑤族人並沒有當下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打漁工具,他們依靠的就是破舊木船上拆下來的東西改造而成的工具,可以說是相當簡陋。但就是這樣簡陋的工具,每天巴瑤族人還都能夠滿載而歸。而當他們積攢到一定數量後,就會拿到岸上去售賣和換取物品了。沒有國籍的“海人”,終身漂泊海上,脾臟和耳朵已經發生進化。

而且還需要提出一點的是,由於與陸地交流的機會很少,他們的一切工具和生活方式幾乎都保留著最原始的模樣,幾乎幾千年來未曾改變。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堅守在這片海域上,這裡並沒有收到工業發展的汙染,保留著最原生態的海洋的模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裡彰顯得淋漓盡致。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對旅遊探險熱愛程度的增加,巴瑤族人的生活開始吸引無數人前往體驗,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人到這裡做客。不過總體而言,很少人見過他們,大部分只是在他們交易的時候見過他們。沒有國籍的民族,終生漂泊在海洋,脾臟和耳朵都發生了進化。

5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當長時間的旅行,遇到了“疲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