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遊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樣的雄偉輝煌,也不似長春偽皇宮一般的寒酸蕭條。它僅是一個我 國曾經的少數遊牧民族首領棄遊牧變定居後曾經居住過的宮殿。在那裡,遊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宮天天人滿為患八萬人限額的擁擠,而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也根本不會產生對建築的輝煌而發出的嘖嘖稱道聲。人們只是慕名而來到此一遊。

瀋陽故宮初成於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離清兵入關還有八年。因此,這裡僅是後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營。怒爾哈赤和皇太極曾在此居住,皇太極在這裡改汗製為帝制。按理說,一個滿民族的建築應該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徵,一個有遊牧民族象徵的穹頂圓形帳篷樣的氈房。但令人詫異的是,瀋陽故宮卻是一個漢民族建築外型,其代表性建築崇政殿、鳳凰樓、大政殿和十王亭等,無一不是飛簷翹角,雕樑畫棟,秦磚漢瓦琉璃面,八角重簷歇山頂,其中主體建築大政殿的門柱上還雕刻著華夏民族的圖騰——雙龍戲珠。即便是文溯閣那種二層樓的建築,也完全是漢民族的幾間亭那樣的建制。而建築物的閣名、楹聯、掛圖上的題字等,是清一色的以漢字為主。從瀋陽故宮的建築樣式上看出,在清兵入關前還沒有一統中原時,滿清已經完全接受了漢文化,並已經被漢文化異化並脫胎換骨了。

由此可想而想到漢文化的倔強偉大而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有漢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沒有被異化、沒有被消滅的一種民族文化。一個異民族可以一度打敗漢民族,區域性或全部統一漢民族,如中國歷史上的金朝、元朝和清朝等,他們可以改變漢民族的髮型、服飾,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統一過漢民族的文化,而相反被漢文化異化了。其中最典型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當然,寫的是漢詩而不是滿文!

◆1955年,成立瀋陽故宮博物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瀋陽故宮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瀋陽故宮博物館改名為瀋陽故宮博物院。2004年,瀋陽故宮作為北京故宮的擴充套件專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清門:又稱“午朝門”,是瀋陽故宮的正門,綠剪邊黃琉璃瓦硬山頂,面闊五間,中央三間為門道。門外左右為文德、武功兩座牌坊。路南有奏樂亭和東西朝房。圖為文德、武功兩座牌坊。

◆崇政殿。又稱“金鑾殿”,通稱“正殿”,是皇太極處理政務、接見使臣的場所,清代歷朝皇帝東巡祭祖時也在此聽朝理政。面闊五間,綠剪邊黃琉璃瓦,單簷硬山頂,前後有出廊,圍以石護欄。殿內為徹上明造,和璽彩繪,寶座後有貼金龍扇屏風,旁為貼金蟠龍柱。殿外庭院左右有飛龍閣、翔鳳閣、東七間樓和西七間樓。

◆文溯閣。建於乾隆四十六年,即1781年,面闊六間,硬山頂,綠剪邊黑琉璃瓦。用於存放四庫全書。後有仰熙齋。前有嘉蔭堂戲臺建築

◆鳳凰樓:原名“翔鳳樓”,為清寧宮內院的門樓。高三層,歇山頂,面闊進深各為三間。曾是皇帝計劃軍政要事和舉行宴會之地,清朝入關後改為存放歷代實錄、玉牒、“御影”以及玉璽的場所。

◆清寧宮:原稱“正宮”,1625年前後修建,是皇太極登基之前的王府所在地。位於高3.8米的高臺之上,前有鳳凰樓,四周為高牆,構成獨立的城堡式建築。宮殿為五間十一檁硬山式建築,綠剪邊黃琉璃瓦。東邊一間為帝后寢宮,西邊四間為神堂,是薩滿教祭祀之所。宮前有索倫杆,東為關雎宮、衍慶宮,西為麟趾宮、永福宮。

◆大政殿與十王亭。大政殿原稱“大殿”,1636年改名“篤恭殿”,康熙時改為今名。為重簷八角亭式建築,內部結構為徹上明造。下有大青石修建的須彌座臺基。殿頂為綠剪邊黃琉璃瓦,中央為寶瓶火焰珠攢尖頂。殿內有寶座、藻井。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前長195米、寬80米的廣場上,自北向南,東側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側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辦公的地方。南為大紅牆,清初為開放式廣場,以木柵與宮外相隔。

◆戲臺。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溧陽最早做民宿的人,她成為了“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