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深秋時節,走進三板溪湖區,湖水碧如玉,湖區兩岸,群山綿延,錯落有致的木樓人家猶如點點繁花散落在青山翠嶺間,倒映在碧波里。山中有畫,水中有景,猶如一幅山情水韻的水墨畫卷。

“來這裡坐船很好玩,風景很優美。” 跟著家人從廣西到三板溪旅遊的小朋友韋昊君興奮地說。

這樣美麗的景緻,是錦屏把網箱拆除、漁民轉產上岸後湖區才呈現出來的。把時間座標拉回到兩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湖區內網箱密佈、水質渾濁,還帶有濃濃的腥味。

2017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指出“庫區網箱養殖失控,過量投餌加重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為守住一湖碧水,錦屏縣確定了“保水、保生態、保漁民生產生活穩定,維護良好生態水域環境,嚴守發展和生態底線”的目標,決定全面拆除庫區水域的養魚網箱,“退養還湖”。錦屏縣按照“縣委領導、政府組織、分步推進、全部取締,鄉鎮為主、部門配合,合理補償、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的原則,建立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統籌人力物力,對清水江干流錦屏段庫區養殖網箱進行全面清理整治。同時按照“拆得了、穩得住、有退路、過得好”的工作思路,籌集1.8億元,用於網箱整治和促進漁民轉產上岸,竭力為群眾尋找新出路。

“我們的營運船有24個座位,每天大約往返5、6次,一天除了油錢,能得500、600元。”三板溪旅遊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員工陸承秀原來是沿岸的漁民,湖區網箱拆除後,他搖身一變成了湖區營運船的職員。吃上了旅遊飯的陸承秀還自豪地向筆者介紹,網箱拆除了,湖區的水質相當好,湖面又寬、山清水秀,旅客很滿意。

“我們帶動周邊的貧困戶利用三變資金投入到基地裡,從事大鯢養殖和本地稻田魚繁育培育苗種,帶動社員、貧困戶有110多戶,社員每年的分紅利潤人均可達1萬元以上。”原來在庫區養魚的養殖大戶範芳焯,把網箱拆除後,利用當地優質的山泉水,大力發展養殖娃娃魚、鯉魚繁育等,實現了“拆網箱不拆產業”的水產業轉型升級。

網箱拆除之後,漁民們都進行轉產上岸,而庫區裡的產業發展模式也進行了轉型。2018年以來,錦屏縣通過清水江集團公司向漁民購買魚苗,在湖區推廣“零網箱”大水面生態養殖。

“通過我們公司專業化的養殖,得到的收益是固定收益+利潤分成二次收益。收益分配到各個養殖戶和老百姓手中,已實現平略等五個鄉鎮全覆蓋。”貴州清水江集團副總經理李成錦介紹說。

還清水江一泓碧水,利用綠水青山帶富一方百姓。錦屏縣還積極引導漁民轉產上岸發展中藥材、油茶、果蔬產業,目前,已發展鉤藤、黃金皇菊等中藥材1000畝、油茶200畝、果蔬460畝,為漁民提供就業崗位6000餘個。

錦屏縣融媒體中心:劉光英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西安公園大盤點,哪個離你家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