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農場主+

第1507期

未曾去過,源味君就對山裡寒舍有所耳聞,它號稱“京城名宿界的頭牌”,拿獎拿到手軟:榮獲“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榮譽稱號,並獲得2016年亞洲“最佳度假酒店”、2016年最受歡迎客棧民宿、國際飯店業十佳度假飯店、國際十佳客棧民宿品牌等多項國內外獎項。

更神奇的是,因為氣候原因,這個民宿每年都是開業半年休半年,卻可以年盈利近1000萬,帳篷營地建起之後,也能做到投資兩千多萬,兩年就收回成本。

住宿的日常定價1388元一晚,到了節假日,最高規格的房間4388元一晚還往往訂不到房。

這是多少做休閒文旅專案的人夢寐以求的成績單,11月初,源味團隊奔赴北京密雲區幹峪溝村,去看一看這個盛名在外的民宿最真實的樣子。

從固安市出發,我們驅車三小時,來到這個海拔600米、四面環山、人跡罕至的小村莊。沿著狹窄的山道一路前行,一路上最大的感受是——靜謐。

難怪乎有人說這裡是能讓時間靜止的地方,也有人說在這能聽到大自然的心跳。久居城市喧囂的人,很少能拒絕這裡獨立而寧靜的氛圍。

看見“山裡寒舍”的門牌後,緊接著老院、古樹、老井、山花、落葉、藤架紛紛撲面而至,彷彿來到另一個空間,這是獨屬鄉村的景緻。

32間院子,散落在200多畝的山林間,古樸自然,建材多為山石和當地樹木,不加水泥而用石灰和黏土壘砌。

根據人數和房型分為樂活、樂悠、樂享、樂逸四個主題,每個院落風格不盡相同。

由石頭砌壘的磚牆厚實又有溫度,推開老式的木門,院落中種有果樹,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可以想象一家人夏日乘涼、秋收吃果子的場景。

特別適合沏一壺茶坐在院子裡晒太陽、看山景, 團坐起來,喝茶聊天。

山頭含煙,庭院,人家,村樹,點綴在秋意中

秋天的樹,最為惹人注目

院子灰白矮牆的質樸外觀,與傳統的北方鄉村民居沒什麼不同,房間保留了老村子裡的建築本身,看上去絲毫不起眼。

但走進去,會發現屋裡功能齊備、設施現代,傢俱多是從村民手裡淘來的老物件,透著濃郁的鄉村特色。

衣櫃門鎖上的銅鏽,和斑駁的老木板,彷彿訴說著村莊的那一份恬淡與安詳。

記錄時光印記的凹凸橫樑

目之所及,都是歲月的積澱

山裡新鮮的食材

院落附近的地裡種植著時令的瓜果蔬菜,春季可以挖野菜,夏季可以摘瓜果,秋季可以採山楂。

“寒舍”的美食體驗街

“寒舍”的接待中心

夜色下的帳篷營地

100個帳篷屋坐落在樹林中,一到夜晚,星星點點的光齊刷刷亮起,蔚為壯觀。

孩子們將露營當作一種野趣,情人們把露營當成一種浪漫,長者把露營定義為返璞歸真。2018年開始,帳篷露營區成了山裡寒舍的又一引爆點。

僅僅兩年時間,投入1800多萬的帳篷露營基地,就收回了成本。

可能很少有人清楚,這樣一個毗鄰京城的網紅民宿,曾經只是一個被世人遺忘的鄉村。

幹峪溝村,一個隱藏在京城東北部的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常年缺水,這裡逐漸淪為一個荒廢的空心村。

這個密雲最小的村莊,全村總共才38戶人家,不到70口人。更甚的是,這裡的人口還在不斷流失,到2013年左右,常住人口不足10人。

但也正是因為偏僻與落後,這裡儲存了最原始的風貌,古樹老井山花、石磨草屋籬笆,還有幾十座有半個世紀以上房齡的老宅。

山裡寒舍創始人殷文歡

2013年,從事食品行業20餘年的殷文歡,偶然來到這裡,被這裡原始的面貌和生態所吸引:

40多座破落的石頭房子雜亂無章地分佈在起伏的黃土地上,偶爾一個孩子跑過,瞬時揚起一陣黃煙;家家戶戶圍著低矮的院牆,幾乎不用踮腳,就能看到院裡的一草一木;向山野望去,阡陌間,高岡上,石縫裡,盈盈秋菊競放著……

炊煙、犬吠、雞啼、鳥鳴,靜謐的樹林裡似在沉睡的小村,這樣的一份安靜吸引了殷文歡,他大膽預測:

久被霧霾與喧鬧困擾的京城人,一定會喜歡這樣一個可以清幽的、可以徹底放空心靈之地。

當即,他決定租下村裡廢棄的老宅開始進行改造,儘量保留鄉村的原始生態,所以,就有了我們在“寒舍”看到的外表古樸的小院。

走進這樣的小院,就像是走進記憶中老家的院子,有一種質樸的親切感。

2014年,殷文歡共投資1200萬元,完成對30多個院子的改造,並整修村內外道路、解決用水用電等問題,將一個逐漸破敗的“空心村”改造成一家高大上的“鄉村酒店”。

為取得政府支援,也為帶動當地村民一起致富,“寒舍”在當地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推動土地、房屋流轉起來。

村民以房租入股,年底進行分紅。

一間房的房租是1500元每年,一畝自留地的租金是1000元每年,山場屬於村集體所有,一年的租金是3萬元。

然後租金按照四捨五入的方式計算,假如有三間房,租金是4500元,就給村民5000元,另外,每五年租金增長10%。

成立合作社還有一個好處,國家法律規定租賃期限最長只能20年,有了合作社,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長期租賃了。

通過這種合作模式,村民不僅僅可以獲得房租收入,還可以去山裡寒舍工作獲得工資收入,另外,還可以將一些農副產品賣給“寒舍”的消費者。

這種模式,被北京市政府評為“新三起來”模式,即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

只用了一年時間,山裡寒舍就接待遊客近2萬人次,盈利近千萬,短短一年,殷文歡讓這裡從悄無聲息被世人遺忘的小村莊,一躍變身為車水馬龍的網紅打卡地。

馮驥才先生曾說:

古村落是巨大的文化包囊,是農耕文明的最直接體現,容納了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傳統村落的保護髮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典型意義。

而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是,人們紛紛從故土中出走,越來越多的古村落被遺棄,所以,“山裡寒舍”的成功,對喚醒鄉村沉睡資源,用資本改造鄉村,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當下,民宿行業早已是一片廝殺慘烈的紅海,相比之下,常常一房難求的“寒舍”好像過得滋潤富足。

對此,殷文歡給出了這樣一組資料:

2018年山裡寒舍平均入住率為37%;

節假日一房難求,入住率100%;

週末入住率80%-90%;

週一到週五平均入住率20%;

每人每天平均消費500元;

2018年虧損200萬元。

為何還會虧損?殷文歡解釋,主要是“寒舍”投入了近2千萬做帳篷露營基地。

其實,在源味君實地考察的過程中,還是隱約能看出一些問題:

首先,“寒舍”火爆主要吃的是人口紅利。

臨近北京,是“寒舍”能持續火爆的主要原因,長期受霧霾的影響,人們對迴歸自然,對綠色的渴望尤其強烈,能尋一塊親近自然之地,吃上生態的農家菜,讓他們願意掏出五星級賓館的價格開車幾小時,住一個條件相對簡陋的農家小院。

而京城周邊類似“寒舍”的民宿不算多,這就是“寒舍”暫時能活得滋潤的主要原因,同樣的專案複製到其他地區,前景就不那麼明朗了。

其次,審美上還有待提升。

客觀來說,走進山裡,源味君還是很能被這一片寧靜打動,這種北方小院的樸實無華,也讓人心生親切感,但走進室內,會生出一些惋惜之感,因為欠缺一份精緻。

帳篷的內設,用磚砌的床板

如果磚砌的土炕和院子的外立牆還算是搭配和諧,那帳篷裡也用磚砌床,就欠點情趣和格調了,多少有點對不起這個居住的價格。

進入屋內,過於簡單的陳設讓體驗感打了五折

再次,居住體驗感還有待改善。

因為源味君去的時候,已是休業時期,沒能在心心念唸的帳篷裡住上一宿,但翻閱眾多平臺的使用者評價,不難看出大家還是反饋了不少細節上的問題:

比如,夏夜蚊蟲過多,當然在鄉郊的民宿很難避免這一點,但在種花草樹木的時候,要考慮花草以及季節和昆蟲的一些相容性和排異性。

最不濟,也應有必要的溫馨提醒,在通風處點上無味低毒的蚊香,而驅蚊水、清涼油、花露水等也應常備。

密密麻麻的帳篷,缺乏獨立的私人空間,隔音效果有限,私密性受到干擾。

在這其中,源味君感受最深刻的,通往營地的只有一條長達8公里的狹窄的山道,一遇到節假日堵成一片,會車是個極大的考驗,新手司機可能要糊。

最後,主打鄉村生活,但遊客體驗不到真正的鄉村生活。

“寒舍”力求保持村裡的原貌,讓都市人體驗久違的村居生活,但實際是圈地打造了一個封閉的、以鄉村生活為賣點的度假酒店。

很多城裡人想要看到的裊裊炊煙、雞犬相聞、老農們帶月荷鋤歸的情景在這裡是不存在的,說到底,這還是城裡人的鄉村。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模式如果不是在京城,放在國內其他地方,可以複製嗎?如果京城周邊也有類似的業態,“寒舍”可以任性地在漫長的淡季直接閉營,續寫輝煌嗎?

不吹不黑,火遍京城的山裡寒舍,在探索鄉村振興之路上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打法,雖然有不少槽點,但也確實取得了令人豔羨的成功。

而且寒舍目前也在商業模式上發生轉變,不再重資產運營基地,而是作為一個示範標杆專案,為更多的基地去做核心業務——託管運營,應該說殷總這一步棋是走對了。

編輯 | 源味君

排版 | 小抽屜

最新評論
  • 1 #

    山裡寒舍在2019年看已經過時了。

  • 2 #

    振救一片土地,同時也振救依賴土地生活的農民,這是美麗鄉村的根本

  • 3 #

    我的心是曠野的鳥,在山村裡尋找天空。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一座山三個地級市管轄,有三種不同的叫法,景色卻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