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酒店見證了僑鄉福清三十年經濟騰飛的重要時刻。
漫步在融僑大酒店的林蔭小徑上,樹木鬱鬱蔥蔥,視野裡盡是層層疊疊的綠意。鋼筋水泥的建築物似乎在這裡隱藏起銳利的鋒芒,碧草綠樹正展示著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人工湖畔垂柳依依,翠竹挺立,茂盛的大榕樹撐開了一面巨傘。一排排高高的棕櫚樹映入眼簾,棕櫚葉隨風拂動,樹幹巍然不動,像極了沉默忠厚的守護著的衛士。綠色掩映著這座酒店,襯托著酒店主樓玻璃幕牆沉穩的色調,融合東南亞風情的古典園林設計風格,令人心曠神怡。
我對融僑大酒店充滿了好奇,因為這座酒店承載了僑鄉福清經濟發展的一段歷史。
鏡頭拉回到1989年。福清虎溪橋頭,著名僑領林文鏡先生受林紹良先生的委託回家鄉工商考察,他與時任福清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一起,站在雜草叢生的橋頭極目遠眺,南面是龍江之畔的五馬山,而興建於唐代的、福建省內現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天寶陂就在山腳下,西邊則是通往石竹山的元洪路,道路兩側是一望無垠的稻田,間或有手扶拖拉機從眼前經過,一路塵土飛揚。
清澈的虎溪水流潺潺,還是僑領林文鏡先生1953年第一次回鄉省親時候見過的模樣,虎溪記得年少離家遠走南洋的遊子嗎?“對,就是這裡!”在燦爛的陽光下,他大手一揮,英姿勃發,運籌帷幄。
那時候的福清,是典型的“地瓜縣”,整個縣城沒有一家像樣的酒店。除了幾家招待所之外,最高檔的就是位於街心公園旁的福清僑聯大廈,一個房間每晚收費八元,客源還極少。僑聯大廈是熱心公益的福清海外僑胞於1964年捐建的,當時的僑聯大廈每一層只有一個衛生間,過了規定時間就無法洗熱水澡。1987年至1988年期間,福清縣委、縣政府邀請東南亞僑賢及臺港同胞組成的海外考察團,多次回到福清考察投資辦廠,很多客人晚上卻因不習慣僑聯大廈的住宿條件,而轉到福州過夜。海外客人、臺港商人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僑領林文鏡先生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時任福清縣委、縣政府領導得知這個情況後,與關心家鄉發展的海外僑領協商,決定將福清僑聯大廈重新裝修,並著手在僑聯大廈旁新建一座賓館,主要功能定位用於接待回家鄉考察投資的海外華僑和臺港商人等。在這之前,福清的海外鄉親為家鄉捐建了許多學校、公路、醫院等,但他們看到家鄉的面貌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鄉親們的生活水平沒有顯著的提高,他們心急如焚啊!他們心裡明白了,捐贈是輸血,而發展福清的經濟,讓百萬福清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這需要造血。福清想要從傳統農業縣向工業城市轉型,在當時的環境下,首先需要留住這些來考察的海外華僑、臺港商人,讓他們安心地在福清投資辦廠。而一座設施齊全的酒店則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僑領林文鏡先生與林紹良先生取得一致意見,與海外的僑領商榷,最後決定用“融僑基金”擇址投資新建一座星級酒店。僑聯大廈地處福清街心公園旁,是當時福清城區的黃金地段,可謂是寸土寸金。但僑聯大廈沒有車位和綠地,接待能力和發展空間積極有限。二十年之後我們再看街心公園這個老城區的中心位置,才發現家庭擁有小轎車數量的迅猛增長,僅僅停車問題就已給這一帶普通居民造成極大的困擾了。時間是公正的,有力地證明了福清海外僑賢的宏觀理念和超前意識,為福清經濟的發展埋下了精彩的伏筆。人們常說“築巢引鳳”,那融僑大酒店就是最初的一個“巢”,而來福清投資、為福清經濟發展助力的海外及臺港商人,就是引來的“金鳳凰”。
許多年以後,我在湖北偶然與一位從縣裡來省城辦事的招商局長聊起各自的老家,我介紹自己來自著名的僑鄉——福建福清。那位將要退休的招商局長眼睛一亮,說:“福清是個好地方!那兒有工業開發區,建了很多工廠。有座酒店挺漂亮的,名叫融僑大酒店,建在荒郊野外!”這就是1990年代初期,僑鄉福清和融僑大酒店留給外地客人的印象。從那位招商局長的口中得知,他那年隨團到福清考察,融僑大酒店剛剛營業不久,雖然不是大城市那種高樓大廈的風格,但東南亞情調的棕櫚樹、花草和噴泉,古典氣息濃郁的假山走廊,設計者的智慧和經營管理者的服務水準,都讓他讚不絕口。當年在“荒郊野外”建起一座星級酒店,與周邊農耕時代的背景顯然格格不入。但歷史證明,僑領林紹良和林文鏡先生等的決策是正確的。時至今日,他們的卓識遠見和博大胸襟都讓我們感到由衷的欽佩!
然而,融僑大酒店的誕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融僑大酒店選址在人跡稀少的福清西門虎溪橋頭,且酒店投資高達4500萬港元,這在當年無異於一個天文數字。福清有必要建這麼高檔的一家酒店嗎?酒店建成後會有人消費嗎?面對幹部和群眾的紛紛議論,時任福清縣委、縣政府領導和海外僑領經過一番深入調研和深思熟慮之後,毅然決定融僑大酒店專案必須上馬建設。這的確是一個極具魄力和前瞻性的決策。而當時的投資環境並不允許外商獨資在中國境內建設經營酒店,經過福清當地政府與海外鄉親分別向上級政府部門積極爭取和彙報溝通,最終迎來了黎明的曙光。時任福建省政府主要領導人親自與國家相關部委溝通,由華僑與當地政府合資的融僑大酒店最終得到立項批准。福清縣政府在虎溪橋頭徵用七十五畝土地做為融僑大酒店的建設用地,並以土地做為資本入股,由海外僑胞用“融僑基金”出資建設融僑大酒店。這座由海外僑胞與福清縣政府合資成立的酒店,歷經一番曲折之後終於破土動工了。
融僑大酒店一期工程,是出自建設部華森設計院的著名設計師梁應添先生構思的傑作。梁應添先生構思的中國傳統韻味濃郁的庭院式建築,外觀是古典的紅頂白牆,內部又是西式的格調,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得到海內外鄉親一致讚賞認同。
早期的融僑大酒店佔地面積29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而園林面積達到了15000平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園林式酒店。酒店建成了,其準確定位和經營管理理念非常重要。1989年7月竣工並投入試營業的融僑大酒店,酒店的經營管理層曾遠赴北京等大城市考察學習,並從北京香山飯店請來了經驗豐富的酒店業管理者來福清指導。
的確如此,福清融僑大酒店是福清的經濟繁榮和酒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每當清晨,草尖上的露珠尚未隱去,靜靜地坐在酒店人工湖畔的大榕樹下,傾聽鳥鳴啁啾,耳畔還隱約傳來虎溪草叢的蛙鳴,讓人恍惚感覺自己是置身於一處靜謐的花園。沿著小徑,穿過亭臺,清香飄溢,淡雅的鮮花香味和著清新的空氣,吸進肺腑有點微醉的感覺,心裡倍增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滿足感。歷經三十年的風雨滄桑,融僑大酒店依然屹立在虎溪橋頭,如一位歷史偉人,從容微笑地面對著五馬山和龍江。
隨著融僑大酒店在福清落腳,一時風光無限。酒店開業至今,先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國家、地區和全國各省市的來賓數百萬人次,多位到訪福清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元首、國際友人等都曾下榻過這座酒店。每當望見牆上這些賓客留下的珍貴鏡頭,融僑大酒店的經營管理者心中都充滿了成就感。
直至1990年代中期之後,毗鄰著融僑大酒店,多福大酒店、卓越大酒店、金鷹大酒店等本土的酒店陸續在這裡落戶,福清的西城區逐漸現出雛形。但融僑大酒店依然獨佔鰲頭。如今,福清經濟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福清西城區已形成繁華的商業經濟中心,這裡雲集著國際商展中心、萬達廣場、創元千禧大酒店等眾多的商業綜合體和高檔住宅小區。十年前新建的融僑大酒店東樓,高十二層,進一步擴大了酒店的接待能力和不斷增長的客源需求。隨著時間推移,融僑大酒店與時俱進,主樓原址翻建的酒店一號樓,已在2018年投入使用。酒店總建築面積達55641平方米,設施先進,配套齊全。新建的酒店主樓外形猶如一艘巨大的輪船,精神抖擻,整裝待發。
僑鄉福清,這座海港新城正在崛起。而融僑大酒店,這一艘嚮往遠航的船,停靠在故鄉這方寧靜幸福的港灣。融僑大酒店維繫著一代僑賢桑梓情深的那一抹濃重的鄉愁,折射著百萬福清人民為幸福而執著奮鬥的一段歷史。著名僑領林紹良先生、林文鏡先生等人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依然在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融”與“僑”的完美結合,又何嘗不是僑鄉福清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跨步前進的縮影?
歷史翻過一頁。如今,融僑大酒店正處於新的起點上,承載著新時代、大福清的夢想,中流擊水,永遠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