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聯合陝西建工第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單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設計院(勘察單位),進行勘察設計施工採購總承包的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建設專案主體鋼結構全面合攏。

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建設專案位於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溝口。專案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米,總用地面積8.996萬公頃。建設內容包含遊客服務中心、國際交流中心、荷葉賓館改造、林卡景觀、白水河和翡翠河駁岸加固、立交橋及引道建設等。作為景區標誌性建築及門戶,專案建成後,將為每天4.2萬人次遊客提供交通接駁及保障性服務。

遊客服務中心是專案的核心建築,包含為遊客提供交通接駁和服務的遊客集散中心、為景區智慧管理與資訊平臺服務的智慧管理中心,以及宣傳九寨溝人文、自然精華的展示中心。設計立意與九寨溝自然山水形態呼應,建築內外充分體現藏文化內涵,造型舒展流暢,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蘊、集各項管理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環境建築”。遊客服務中心東側為林卡景觀,設計以水為母題,在翡翠河東南岸打造“藏地林卡”。創造了豐富的水景觀體驗,同時,通過保留現狀植被,塑造疏林草地景觀,再現林卡風光,為遊客和周邊居民提供休閒遊憩的場所。

由於該專案工程處於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風景名勝區範圍內,作為九寨溝災後重建的重點專案,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工程採取建築造型與結構構件一體化設計,即結構本身為建築造型一部分。設計和施工採用BIM技術各專業協同工作,運用三維手段實時反映建築情況,從而準確地表達複雜多變的空間造型。

遊客集散中心結構由36根開花柱組成,結構採用非常規的樑柱支撐體系,柱子通過6個方向樹枝一樣的斜撐與樑板體系連線。其中標準開花柱12根,其餘24根非標準開花柱,設計中需逐個進行深化設計。

展示中心為非常規結構的空間體系,為實現舒適的觀覽體驗,內部建築、結構、裝置、室內裝飾等專業在設計和施工階段都需要精密的配合。

綠色建築方面,通過合理規劃雨水徑流,提高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效能,提高冷熱源效率,降低碳排放量等手段,實現國家綠色建築三星標準和國際LEED金獎的要求。

入口罩棚採用大跨度膠合木結構,使用引數化設計手段,同時結合環境效能,對木材這種傳統的建築材料進行現代化創新、優化設計,使得建築彰顯現代建造技術的同時更具地域特色。

九寨溝景區溝口立體式遊客服務設施建設專案

建設單位: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專案性質:災後恢復重建

專案地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景區溝口

主要設計人員:

專案總負責人:莊惟敏、霍春龍

技術負責人:盛文革

建築:劉霄 尹國棟 高歌今 丁峰 溫奇晟 孫中軒 孫瑜珠 章雯娟 郝曉旭

結構:陳巨集 劉湘 江波 許錦燕 王曉鵬

給排水:劉玖玲 崔豔輝 石慶紅 王春香

暖通:劉建華 李冰 牛曉元

強電:徐華 徐丹 張紅霞 劉路

弱電:郭紅豔 劉力紅

綠色建築:劉加根,楊滌非,趙洋,陳帥元

景觀設計:朱育帆教授設計團隊

交通設計:段進宇教授設計團隊

標識設計:秦慶新教授設計團隊

室內設計:清尚集團王祖明設計團隊

夜景照明:張昕教授設計團隊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昆明這個小鎮要火了,美如仙境,被稱為黃金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