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宋代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陘,故謂之井陘”。

井陘地處太行山東麓,面積1381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321個行政村,是石家莊市唯一的純山區縣。井陘扼冀晉咽喉要衝,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來,背水之戰、庚子大戰、百團大戰…硝煙戰火層層瀰漫在環立的關山中,秦始皇轀輬郎當西度和康熙大帝西巡浩蕩鑾駕的駿馬嘶鳴聲依舊迴盪在古驛道深深的車轍裡。

“群山萬壑齊塞井陘道,匹馬躑躅千駝愁。大車束輪仍折軸,行人一里須三休……”清代張之洞赴任山西巡撫時所作的一首《井陘口》,形象吟述了歷史上井陘的行路艱難。建國後,在見證“車同軌”歷史的古驛道基礎上修建的307國道,一度是井陘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一天一堵、一堵一天”是當時井陘交通的真實寫照。

頭頂“千年古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區”等諸多“國字號”光環的井陘縣,因為路難行,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深鎖“閨中”。行路難,成為全縣幹部群眾難以迴避的“痛點”!井陘人想路輾轉無眠、盼路望眼欲穿!

山區修路,難!經濟下行缺少修路資金,更難!在2016年百年不遇的“7·19”特大洪災中損毀殆盡的公路廢墟上修路,難上加難!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鋪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井陘全域旅遊開基立業,換道超車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歷史節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井陘交通人深感使命在肩。

“舉全縣之力,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打破交通‘瓶頸’!”井陘縣決策者振臂高呼!化壓力為動力,變大災為大幹,縣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出臺了《井陘縣關於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實施方案》《井陘縣“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長效機制,堅持“四個統籌”,部門協調聯動,形成了“四好農村路”建立的強大合力。

災後恢復重建按照原標準重建、適度提高標準改建的原則,投資5.9億元高標準重建272條188.9公里道路和63座橋樑,元大線南障城至大梁江等8條76公里重要縣鄉道路實現整體恢復重建,大大提升了抗災能力。面對資金短缺、任務艱鉅、技術受限等重重困難,井陘創造性採用政府主導、鄉鎮分標段、各村包責任段的“縣鄉村三級聯動”修路模式,劈山鑿石,戰天鬥地,只用了短短22個月就在崇山峻嶺間修通了全長43.1公里的旅遊路西線,而後又大幹5個月,奮力打通旅遊路東線,形成60.4公里的旅遊迴圈路,創造了山區修路史上的奇蹟!這條見證著初心,從老百姓心坎上長出來的路被親切地稱為“井陘太行天路”。

2017年至2019年,井陘累計投資12億元,先後實施了迎賓路改造、井元路大修等346項重點交通專案。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432公里,其中農村公路1205公里,佔比83%,公路網密度達1.04公里/平方千米,新、改建農村公路一次性交工驗收合格率達100%,危橋比例為零。現在的井陘交通四通八達,4條高速公路和13個高速口,1條國道、6條省道、69條縣鄉道路,東出西進、北聯南接、互聯互通,構築起“六縱三橫十聯一環”大交通格局,形成了內聯17個鄉鎮駐地、外接省會的“半小時交通圈”,井陘款步跨入與省會同城發展的新時代。

曾經飽受交通困擾的井陘人,更懂得珍惜每一條修之不易的路。“必須把農村公路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成為全縣幹部群眾共識。近年來,井陘積極探索創新,破解管理難題,在全縣17個鄉鎮設定了管養所,把愛路護路納入鄉(村)規民約,建立起交通專門機構管理與鄉鎮、行政村自主管理相結合,包括縣政府、交通運輸局、鄉鎮、行政村、地方道路管理站、各養護中心以及中心各班組和養護職工在內的分級管理、逐級負責的精準化、網格化管理體系,並實行了路長制,將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定期整治,定期巡查,長效維護,實現了農村公路管養體系常態化執行。同時,井陘嚴格按照“依法治路”要求,不斷強化公路執法機構建設,全力整治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嚴厲打擊超載超限、違章建築、擺攤設點、非法設定廣告牌等行為,狠抓路產路權維護,並大力實施田路分家和宅路分家工程,逐步構建起田路權屬明確、基礎設施完善、道路安全暢通、公路沿線環境優美、保持山區田園風光的長效管理機制。

公路三分建,七分養。“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縣財政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列入年度預算,每年安排11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公路養護,併購置清掃車7輛、灑水車10輛,大大提升了道路機械化養護水平,有力推進了灑水降塵、路面清潔、大氣治理等工作。井陘創新養護方式,進一步完善了地方道路管理站、養護中心、道班三級管養機構,建立起專業養護與承包養護相結合、養護管理與路政管理相結合、政府投入與群眾參與相結合的“三結合”管理養護機制,讓道路養護成為全民行動。井陘加強路面、橋樑、涵洞、隧道的日常養護,加大對三樁、標誌標牌、標線的維養工作,建立完善了防洪、防冰雪、大氣治理等各類應急防護體系,確保了公路的暢通安全。同時,井陘還投資上千萬元,實施交通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把鄉村道路打造成了一條條文化走廊、生態綠廊、風景畫廊,井陘太行天路就是其中的樣板。

路通人心順,路通百業興。密織的路網讓群眾的“出行難”成為歷史。目前,全縣已擁有二級客運站1家,客運企業6家,農村客運車輛113輛,節能環保型公交運營車輛86輛、計程車257輛;設定農村客運站點16個,候車亭18個,招呼牌452個,停靠站牌235塊;開通農村營運班線56條,縣城公交線路7條,行政村客車覆蓋率達到了100%,構建起城鄉半小時交通圈,並基本形成“縣有客運站、鎮有客運點、村有停靠站”的便民乘車系統,群眾出行更加便捷。

密織的路網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山區農業綜合開發五大片區全域推進,目前全縣建立生態種養農業園22家,培育山區綜合開發示範區7個,發展家庭農場18個,假日梨園等4個農業園成為市級“農字號”龍頭企業,“井陘蘋果”“井陘花椒”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農村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縣域農村電商網路全覆蓋,“天、地”兩張網將昔日閉塞的小山村拉入“淘時代”,讓更多的土特產通過電商走出了大山。以“百家景點、千家林(農)場、萬家民宿”為內容的全域旅遊異軍突起,巨大的開發潛力和經濟張力在第五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集中引爆,井陘旅遊事業迎來大發展、快發展的春天!目前,全縣共建起農家樂上百家,其中星級農家樂21家,建成旅遊驛站6個,年旅遊接待量突破3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0億元。特別是“井陘太行天路”的開通,宛如一條巨龍遊動在崇山峻嶺之間,自東向西將省會南二環西延、衡井公路、井元公路、平涉公路、平贊高速、石太高速、元大公路“四橫三縱”公路交通主幹線連為一體,構建起以中國唯一傳統村落保護區為核心,串連沿途26箇中國傳統村落、6家驛站的旅遊迴圈路,形成了山地多彩自駕遊綜合體驗基地,成為全縣“四好農村公路”的標杆、全域旅遊的先行示範區和都市人返璞歸真的“夢裡老家”。同時,修建井陘太行天路過程中形成了“天路”精神,也被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教材在全市宣講。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召喚新擔當。已經創造“四好”農村公路輝煌昨天的井陘交通人,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浩蕩東風,高舉“天路”精神旗幟,向著“全域旅遊路”“全面小康路”的目標發起了新一波次的衝鋒。井陘農村公路的明天會更美好,也一定能更美好!

文字 | 姚曉科 視訊:王保龍 高瑋 李永鵬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降價啦!四川多個景區門票大幅降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