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出洛陽市區沿新通車不久的洛吉快速路一路向北會橫穿城北的北邙山,這裡在古代是著名的墓葬區,素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美譽。驅車行至洛吉快道駕考中心附近時會看到一塊不顯眼的路牌:

伯樂村

廢棄的古村落

如果對洛陽曆史不瞭解的話可能就會飛馳而過,畢竟像這樣的村子在全國只怕有成千上萬個,沒有人會為它而停留片刻。

不過這個村子可不一般,我過去說過一句話:邙山上隨便挑一個村子出來都是一部歷史,眼前這個伯樂村也不例外。

伯樂村位於邙山腹地的孟津縣朝陽鎮北部,車水馬龍的洛吉快速通道從村子西北經過,需要說明的是驅車經過洛吉快道看到的伯樂村是前些年搬遷的伯樂新村,老伯樂村在快道東南一千米處的谷地裡,如今早已荒廢多年,人跡罕至。

一個冬日的下午,我騎車沿著崎嶇的土路踏上了前往伯樂老村的路,記得十二年前我曾去過一次,那時候老村裡還住著很多人,雖然大部分人已經搬到了公路邊,但還是有一個村民小組沒搬走。

伯樂村原名伯樂凹,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莊,早在北魏時就見諸於史書記載,當時稱為伯樂塢,或柏樂塢。“塢”是古代一種聚落形式,類似於堡壘營寨的意思,魏晉南北朝時中原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深受戰亂荼毒,為了自保往往十里八鄉的村寨聯合起來,組建起一個個塢堡自保,兵農合一,高度軍事化,和平時織布種地,戰亂時閉門自保,想必古時候的伯樂塢也是這種情況吧。

北魏太和十八年,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使得荒廢了一百多年的洛陽再度成為帝國的政治中心,而離洛陽近在咫尺的伯樂凹由於位於邙山腹地,被孝文帝選中為南遷鮮卑人死後的靈魂歸宿之地。

太和十九年六月,孝文帝下達了一道影響深遠的詔書,明確要求南遷鮮卑人死後必須葬在洛陽邙山,不得遷回代北祖塋,從此南遷的鮮卑人的籍貫都改成了河南洛陽人。

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於是代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魏書·高祖紀下》

伯樂村西北的北魏無名墓冢

孝文帝選定的墓葬區東起首陽山(今偃師市邙嶺鄉省莊村以西),西到瀍河西岸(今洛陽市老城區楊冢村以東),東西跨度近五十公里,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遍佈北魏陵墓,伯樂凹恰好被劃入北魏陵區,從北魏到唐宋,伯樂凹一直都是逝者首選的長眠之地,一直到今天在村子西北的邙嶺上還矗立著三座土冢,東西走向一字排開。

西邊的冢最大,中間的其次,東邊的最小,但目前只有東邊的小冢確定了墓主身份,就是北魏安樂王元詮墓,西邊二冢至今尚未確定身份。

北魏元詮墓

伯樂凹在北魏時還是於氏家族的祖塋,於氏是北魏名門望族,早在太武帝拓跋燾時就躋身顯貴行列,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於氏追隨南下,幾世都是朝廷重臣,例如於烈、於忠、於景、於祚、於果、於勁等人,這些人死後都葬在了伯樂凹的這片祖塋裡。

還有據當年村民描述,村子北邊的溝裡1943年出土了唐初名臣程咬金的孫子程尚賢的墓誌,程咬金有六個兒子,我沒有查到程尚賢是他哪個孫子,後來經過再三求證,終於在《隋書》裡找到了程尚賢的名字,《隋書》記載程尚賢是隋文帝時的散騎常侍,曾奉命出使江南的陳國,這麼算來程尚賢怎麼可能是唐初程咬金的孫子呢?

可據村民回憶當年出土的墓誌明確記載程尚賢唐玄宗開元年間葬於先公之塋,從《隋書》記載的隋文帝到唐玄宗足足有一百多年,隋朝的程尚賢不可能這麼長壽吧,莫非這程尚賢真是程咬金不知名的孫子嗎?

就算是,程咬金陪葬陝西昭陵,他的孫子為什麼會葬到洛陽邙山來呢?難以理解的未解之謎。

村口殘破的民宅

拐過一個彎,看到了村口,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座快要坍塌的門樓,土牆早已化為灰燼,只剩下殘餘的磚牆還矗立在斜陽寒風中,青磚上的花紋銘刻著逝去的歲月。

走進村子後,滿目荒涼,枯枝敗葉鋪滿了小路,大白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到處都是坍塌的老房子,還有隨處可見的天井窯洞,不過都已廢棄多年。一孔孔黑漆漆的窯洞都承載著曾經的歲月變遷,銘刻著一段難忘的往事。

荒廢的民宅

天井窯洞是豫西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民居,在平地上往下挖土,挖成天井形狀,再往四周打洞,最後修一條通往地面的臺階路供人們出入。這種天井窯洞在洛陽、三門峽等地很常見,不過隨著經濟發展,在今天這種窯洞正以光速消失,可能要不了多久就永遠銷聲匿跡了吧。

廢棄的窯洞

廢棄的窯洞

廢棄的窯洞

廢棄的窯洞

廢棄的窯洞

在村子中心又見到了昔日的村小學,如今已經人去樓空,荒無人煙,生鏽的大門上掛著一把鏽跡斑斑的鐵鎖,十二年前我第一次來時這裡還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課間玩耍的孩子,路邊的小商店,隔壁的村委大院,坐在大樹下聊天的村民……

廢棄的學校

那些歡聲笑語彷彿還在昨天,如今眼前卻是冷冰冰的現實,時間都去哪兒了?留給我的只有越來越模糊的回憶。

透過鐵門還能看到校園裡那顆巨大的松樹,後面的教室已經被雜草湮沒了。

廢棄的學校

臨走時在村口東側看到了一座小廟,名叫泰山廟,在門口遇到一位守廟的老奶奶,已經86歲了,和我這個陌生人聊了好半天,一直在自言自語要把小廟建起來,好像不在乎我聽沒聽她的話,門口堆著很多砍過的舊磚,老奶奶就是靠撿舊磚一步步修復這座不知始建於何時的小廟,我非常敬佩她的精神,也許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老奶奶和她守候的小廟

小廟隔壁是廢棄的教堂,二十年前我曾多次陪母親來到這裡,後來教堂隨村民搬到了公路邊的新村,這裡也就廢棄了,隔著木門還能看到裡面黑板上粉筆寫的經文。

小廟和教堂做鄰居,真是神奇的一對組合。

荒村中的小廟

回去時暮色已深,紅日西墜,一步一回頭的離開了廢棄多年的古村落,我想我明天還會再來,因為今天忘帶速寫本了,明天再來寫生吧。這麼好的原生態古村落真是寫生的好去處,說不定過不了幾年就可能夷為平地了,還是抓緊時間留下些歷史的見證吧。

19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位於地球上6座難以到達的建築物,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