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愛旅遊,愛生活。

朝天“貢魚之鄉”魚鱗村

圖/文 李曉英 高旗 孟超早就聽說四川廣元,朝天魚洞鄉有“貢魚之鄉”的美譽,傳說魚洞鄉也因此得名。

冬日暖陽,把山水秀麗的“魚洞”魚鱗村裝扮的格外漂亮,新農村建設更是喜人,白牆青瓦,錯落在魚洞河兩岸,公路上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魚鱗村村主任惠俊仁驕傲地說,“晚上這裡燈火通明,小山村特別美麗”。

魚鱗村海拔600多米,三面高山環抱,魚洞河蜿蜒而過,潺潺流水,清澈歡快,溝壑密佈苔蘚和青草,瀑布,奇石,溶洞,讓小山村更加迷人。

據69歲的退休教師郭友富介紹,歷史悠久的魚鱗村因有“魚洞”,又出“貢魚”而聞名天下,古時就有“不交皇糧交貢魚”的傳聞。“魚洞”是由坡谷下兩眼地下泉眼形成,“左細鯉,右白甲”,遇特殊的天氣,“貢魚”會大量湧出,大的有五斤左右,有時上千斤,非常壯觀。

因“貢魚”通體細鱗,肉質細嫩鮮美,深受人們喜愛,也因其頭部,長有劍狀的骨頭,又被稱為“劍魚”,從明代開始就為皇家貢品。

“貢魚”又稱“冷水魚”,下游兩裡多,因水逐漸變暖,“貢魚”從不游去。附近村民都有釣魚和捉魚的愛好,成為他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今年四月曾有村名釣到一條“貢魚”,圖片一直儲存在村主任惠俊仁的手機裡,這應該是“貢魚”其中的一個品種,體型較長,魚尾,魚鰭呈淺紅色,是現在唯一能看見的“貢魚”模樣。

“貢魚”很象嘉陵江邊,劍閣江口鎮附近的“紅尾灘”魚,這種魚對水質特別講究,喜歡流水,不同於其它魚類,肉質晶瑩剔透,特別鮮美,只是我們忽略了它頭部有無劍狀骨頭。

魚鱗村自古就有“淘石缸”的習俗,在村子附近的河谷裡,保留著一口天然大石缸。傳說有一年,遇上大旱,地裂河涸,魚洞也不出魚。村民們說是得罪了魚神,便要祭天拜神,大家正苦於沒有神壇時,忽見河邊冒出一口石缸,大家說這是天意,便備好貢品,虔誠參拜,正在把缸中的水,一瓢一瓢勺出時,突然,石缸內翻起一碩大魚尾,弄得水花四濺,剎那間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導致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幾天後,水退了回去,魚又湧出,這可喜壞了村民們,他們靠吃“貢魚”,度過了難關。

為了感恩老天厚愛,村民們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大廟,取名“魚鱗觀”,從此,年年貢奉,香火不斷,村民們便過上了豐調雨順,糧豐魚美的好日子。

2012年村民們在挖塌陷的魚洞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塊清代石碑,洗淨後一看,競是皇帝御賜的“貢魚甲天下”字樣,立於清朝道光二年二月初十。右邊刻有“魚洞乃魚,細鯉白甲並生,左右有規出入,品味後世魚之首,明清指成貢品,上奉帝皇,庶民免納苛捐。左邊刻有“宣宗旻寧壬午年仲春初八日書,道光二年,旻寧帝御駕親察,欣然命筆揚毫豎石而賜諭。佐證了魚鱗村的“貢魚”,不僅僅是一個傳說,而是真實存在的事實。

可惜的是“魚洞”在2013年大面積塌陷,洞口被堵塞,偶爾只有小魚游出。村民們非常懷念“貢魚”帶給他們的驚喜和快樂,便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在上游“龍洞”處,利用優質泉水,建起了冷水魚養殖基地,以解人們想吃“貢魚”之讒,打通魚洞,讓“貢魚”復出,也不是夢想,只是地質結構複雜,尚需科學論證。

魚鱗村是“貢魚之鄉”,同時也是櫻桃之鄉,山水樂園。距廣元市區僅三十公里,春暖花開時,來這裡遊玩,不僅能讓你大飽口福,還能讓你大飽眼福。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一南一北,國內兩個山寨版威尼斯水城,遊客一邊嘲笑一邊玩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