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古稱“丹成”,傳說是道家鼻祖老子煉仙丹成功的地方,故名“丹成”,後經有關部門核准,改為鄲城。
走進鄲城,追溯王子橋傳說、蘊藏多個時代文物的段寨遺址、西漢太守汲黯墓、明代王蒼枰墓誌銘、寧平公主墓、光武寺等等,說明鄲城乃是中華歷史文化積澱厚重之地。再看國家2A級自建旅遊景區中原民俗園內風光旖旎、歷史農具收藏齊全,令人不禁驚歎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數十處遺址見證了鄲城是歷史文化寶地,新建的景區正以全新的視角詮釋著其厚重的歷史。
王子橋:
王子昇仙小集市
神速變化大縣城
在鄲城縣城中心大街的洺河上有一座橋,名為王子昇仙橋,橋北右側有“王子昇仙處”石碑一座,現有一棵不知年代的大槐樹,為鄲城歷史景點之一。
汲黯:
假傳聖旨被重用
忠誠進言傳千古
如果說王子橋寓意鄲城發展神速,令人新奇、神清氣爽,那麼,位於汲冢鎮的汲黯墓與忠貞不渝的事蹟則令人振奮、慷慨激昂。汲黯墓位於汲冢鎮北500米, 1963年6月,被省文化局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汲冢因此得名。
寧平公主:
巾幗英雄戰功赫
大智大勇載史冊
汲黯是一代忠臣,愛民如子,名垂千古,卒後長眠汲冢,令人敬仰。而長眠於鄲城縣寧平鎮的寧平公主劉伯姬,則是女中豪傑,因屢立戰功而名揚天下。
段寨:
多種文化集萃
千年歷史全考
無論是王子橋、汲黯墓,還是寧平公主墓,它們只記載著一段歷史。而在鄲城縣城西南10公里的“段寨遺址”,對於考古界來說,可是蘊涵多個時代文物的寶庫。
王蒼坪墓誌銘:
兩塊青石蒼勁字
一篇清史傲蒼穹
王蒼坪,名敬,明末鹿邑王老家(當時,鄲城屬鹿邑轄區)人,曾在宗人府當過管理皇室宗族的官,其一生清正廉明可想而知。所以,其墓誌銘不僅是明代文物至寶,也是一部清廉史記。
民俗園:
民俗文化序列史
中原風情教科書
鄲城縣丁村鄉大賀莊村東南角,有一棟用6根硃紅立柱擎起的仿古挑簷閣樓,閣樓門頭上懸掛著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的題詞:中原民俗園。這便是素有中原民俗文化序列史之稱的鄲城縣自建國家級2A級景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