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古徐州城牆圖
可是最早被國家確定文化古城稱號的城市,竟然在市區內看不到任何一點古城牆,真是令徐州人汗顏!
(以前快哉亭公園,花鳥市場那段古城牆就算了吧!太假了,水泥味太濃,聽說已經扒掉了!)
許多徐州城建吧裡的吧友出言劃策,專研徐州古書,提出是時候該恢復徐州古城老南門!
吧友提供的效果圖
現在正逢徐州大建設最好的時期,應該把徐州這座“古城”名片讓它名副其實,璀璨點亮起來。從新恢復我大徐州彭城風采!
具體做法就是建國路北邊那條小路建成古城牆,奎河挖開恢復河道做成護城河!在彭城路到建國路交匯處,也就是泛亞大廈西建造一個南門,與戶部山步行街南北相望!
然後在解放路與建國路交匯處,也就是回龍窩與快哉亭公園那建造城門,用城牆連接回龍窩和快哉亭公園兩大景區連線一起。前面的奎河路做成吊橋形狀,既保證交通順暢,又有古色古香,莊重典雅。
可以把快哉亭和回籠窩兩邊連線起來,做成一條古街!
也是現在兩處古街分散解放路兩邊連線成一體的最好方法。 直接建城牆、城門連線的形式好。
現有的奎河橋恢復河道,可以改建成仿古護城河形式!
現徐州地圖,建設城牆和城門地點
徐州南門(含小市門)是徐州有記載的最早的城門。恢復效果如下,參照西安南門(永寧門)到文昌門。
徐州老南門歷史記載:《漢書》記載:“楚王都彭城大風從東南來,毀市門,殺人。”
蘇軾說:“(徐州其城)獨其南可通車馬,而戲馬臺在焉……魏太武以三十萬人攻彭城,不能下。”
《宋書》記載:“(拓跋燾)又自上戲馬臺,復遣使至小市門……燾送駱駝、騾、馬及貂裘、雜飲食,既至南門。”
可見彭城南門外的馬市街一帶自古就是徐州的貿易中心,蘇門六學士的陳師道登徐州南門寫道:“重門傑觀屹相望,表裡河山自一方。小市張燈歸意動,輕衫當戶晚風長。”
南門橋的位置在現在泛亞大廈那,小市門當在快哉亭西門。
徐州南門對面正是高聳的戲馬臺和繁華的馬市街,登上南門城牆可以看到“百步洪西白浪翻,戲馬臺南雲岫滿”的雄麗景象。
徐州南門又叫白門,是幾個城門中最有詩意的地方。徐州太守蘇軾經過南門去雲龍山寫道:“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病守亦欣然,肩輿白門道。”
另外南門和東門之上的黃樓齊名,蘇轍說:“青山只在白門外,明月盡屬黃樓中。”晁衝之則說:“南尋白門傍山麓,西望黃樓行水濱。”王世貞曾在陽春三月經白門渡口,儲巏也有“白門樓上月”的詩句。
明代人學者文翔鳳曾經做過一個比喻:“餘登彭城之山,所稱金陵北門。”也就是說徐州南門外的雲龍山、石狗湖是什麼樣的風景,你在後宰門登高眺望紫金山和玄武湖就知道了。
以上根據徐州城建吧友討論彙集而成,絕無剽竊之意,只想為徐州城建出一份力!如有侵權,留言必刪!
#徐州#
-
1 #
-
2 #
彭成自古列九州,徐州古蹟還有,不多了,拆完了,眼錢利益高於一起。子孫留什麼?歷史留什麼?南門口把子街,慶雲橋,袁橋,戶部山,戲馬臺,小兒時的風景都變了,小街,小巷,馬市街,道平路,小布市,爬子街,王陵母墓…
-
3 #
是時候該恢復徐州古城老南門!重現徐州彭城古城風采
-
4 #
贊成!原油的幾大景點雖然離得近,但還顯凌亂!以城牆和城門連線,絕妙!
-
5 #
沒必要重建,既然這麼多年都沒有了,市區蓋滿現代化建築,再蓋這一古代城門不協調,而且做的再像,也是個仿的,就像原來快哉亭公園裡的那段仿古城牆又有幾個人溜,因為都知道它是仿的。
-
6 #
我贊成恢復城牆,奎河建景觀大道,兩邊古建築,戲臺等
-
7 #
贊同古城應該有古城的舊貌,自古徐州是座底蘊的古城。
-
8 #
二漢文化看徐州!看什麼?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帝王鄉遺留建築在哪裡?這也是徐州這麼多年走不出去的根本原因……
-
9 #
由於歲月的摧殘,一座古城的底蘊幾乎看不出來了,是該多搞搞有文化內涵的東西了,走精緻化路線
-
10 #
徐州慶雲橋向西到西安北路有老城牆。
-
11 #
還有故黃河、大運河,全盤考慮,深入調研,做精做強!
-
12 #
好想法!@無線徐州 @採訪本上的人生
-
13 #
華夏九州有我大徐州,支援!
-
14 #
有啥不懂的,問我吧。我家就在南門城牆上!
-
15 #
總說兩漢文化看徐州,作為徐州人真沒發現漢代遺址還有多少,漢城都成了什麼樣子了。
-
16 #
增加徐州景點,有點老城的味不錯…
-
17 #
自古以來徐州是彭成兵家之爭之地應該恢復古老的成門及長城是必要的也是我們徐州人所期盼的。
-
18 #
恢復老南門是不可能了,面目全非如何恢復,
-
19 #
但願明年開建工,很好的建議。發展徐州刻不容緩。
逝者如斯!時代的腳步永遠不會停下,復古?古時哪個朝代?是每個朝代都有,還是最早朝代或清代?徐州市區片最大,數量最多的仿古建築都是清代的。而徐州又稱漢代文化歷史中心,漢代風格建築不是很多。真想復古,怎麼復,不是隨口一說的事,需專家學者好好論證,搞不好與外地"撞衫”,就成了東放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