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對於甘肅旅遊,我最熟悉的地方是甘南一帶,但最期待的兩個地方莫過於是敦煌和張掖。卻沒想到,從未想象過的天水卻給我冬天的西北之旅帶來了空前的收穫和驚喜。

天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座城市雖然經濟並不發達,但歷史文化十分深厚,曾名上邽、成紀、秦州,擁有許多著名景點,如麥積山石窟、伏羲廟、南宅子、南郭寺、水簾洞、大地灣遺址等等。

這一次天水之旅,先後去了麥積山石窟、伏羲廟、南宅子這三個地方,雖然並不多,卻已經讓我對天水的歷史文化以及甘肅的旅遊資源留下深刻印象。據傳這裡還是伏羲和女媧誕生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稱。

就天水市區旅遊,如果愛好古民居建築,千萬不能錯過南宅子。但關於伏羲廟,且不說它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也不說它在2018年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就單單三皇之一,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的伏羲就值得我們該去伏羲廟看看。

伏羲,是中國最早具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他不僅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同時還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占卜八卦、文字創造等諸多人文風俗,而這一切在天水市的伏羲廟都可以尋覓蹤跡。

伏羲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規模巨集大的建築群。但在明朝之前,伏羲廟就已經存在。

史料記載,元代統治者對"三皇"特別推崇,他們認為三皇是伏羲、神農和軒轅,於是下令全國各地都要修建“三皇廟”,當時的天水市作為秦州府治,又是伏羲故里,更要修建一座規模巨集大的“三皇廟“,其講究程度也是超越了其他地方的修建規模。

這時候的“三皇廟”則是“伏羲廟”的前身,但隨著元朝覆亡,它也逐漸傾倒坍塌,到了明代初期就已經不成樣子。直到明代中葉,才於“三皇廟”的舊址上重新造了一座廟宇,始稱”伏羲廟”,延續至今已近五個世紀。

但當時規格並不大,在隨後的五百年內,經過屢次擴建、維修,才成現在這樣整肅巨集偉、遠近聞名的古建築群,佔地面積有一萬餘平方米,現存建築為兩門三進。

它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巨集闊幽深。 由於伏羲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王,因此他的廟宇建設模式也如宮殿一般,同時也是全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建築群。

廟宇周邊是一個巨大廣場,即便是在寒冬臘月下過一場大雪,但只要是晴天,當地人都會在廟宇附近散步、唱戲、遛狗、舞劍和晒太陽等等。

當地人說,每一個來天水旅遊的中國人,不論籍貫何處,都要去看看中國人的“爹和娘”,那就是伏羲和女媧。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伏羲廟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不論男女老少,紛紛前來朝拜祭祀。那一天,整座伏羲廟是寶燭輝煌,香菸繚繞,鐘鼓鳴天,在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中不乏喜悅和鬧騰。

廟內現存的古蹟也有許多,許多建築在清代被修復的同時,依舊保留著明朝建築風格,如伏羲廟的正門、文祖殿等等。令人詫異的是,從明代重建以後,正門屋頂完整無損,不論是建築構造還是飾品構建,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包括剛進門的院落左側的一棵古槐,也令遊人好奇,據說是傳為唐代栽植。歲月流逝,已逾千年。雖然屢經兵燹天災,閱盡人間春色,但至今依舊昂然挺拔,令人歎為觀止。

但走進廟內深處,株株參天古樹星羅棋佈,均為古柏。當地老人說,伏羲廟前後院落本有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個方位所栽種。現在只剩下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機盎然。同古槐一樣,已成為珍貴的文物之樹。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公認的世界上最適合體驗熱氣球之旅的地方,這就是卡帕多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