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的南潯鎮現在僅存的幾座園林民居,近一半都是屬於“四象”首富劉家的,包括劉鏞的小蓮莊、其子的“紅房子”,還有其孫子的嘉業堂藏書樓。

1885年,59歲的劉墉開始修建私家莊園,準備在莊園裡修整一個十畝的荷花池,再在池邊建幾座亭臺樓榭,以便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賞荷、垂釣,安享晚年。

老太爺因慕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在湖州建“蓮花莊”,故而將自己的園子取名小蓮莊。

小蓮莊從開始修建,經劉家前後三代人、歷時四十年完工,佔地約18萬平方米,乃“巨構”也。小蓮莊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分外園、內園兩部分。

外園以荷花池為中心,池廣十畝,山石繞池而疊,池內植荷,每當夏日,風荷挺舉,紅暈照人,幽香清遠。內園的主景為一座假山,山石玲瓏削,山下流水淚淚,園中樓臺亭閣,古樸典雅。

整個園子的奇特之處在於,主人在一溜古色古香的飛簷翹角中,匠心獨運,鑲進了一座西洋式的建築“東昇閣”。

“東昇閣”是劉家小姐的住處,俗稱“小姐樓”。它是園子當中的制高點,登高可俯瞰小蓮莊全景,又可東觀日出。

小姐樓的室內用雕花圓柱裝飾,壁爐取暖,窗的外層用百葉窗遮光,充滿著濃濃的異國情調,這座建築稱得上是中西方建築風格融合的典範。可以想見,當時的上海是中外通商的前沿陣地,西方的文化引入中國,而離上海不遠的鉅富之鎮南潯則最先受到影響。

小蓮莊裡還有三寶,其中之一是“御賜牌坊”。牌坊有兩個,一個是“樂善好施”坊,是光緒皇帝嘉勉劉鏞長子劉安瀾,捐資賑濟湖北水災而建;

還有一個是“飲旌節孝”坊,又稱貞節牌坊,是宣統皇帝為旌表劉安瀾夫人邱氏堅守貞操而賜額興建。

劉安瀾二十九歲就死了,而他的夫人邱氏,格守婦道,守節不嫁,撫養繼子劉承於,因此,宣統御賜“欽旌節孝”牌坊以彰女德節孝。

兩代皇帝“聖旨”牌坊,可謂光宗耀祖至極,要是一般人肯定會立於顯眼之處,但小蓮莊的主人卻把它立在後院深處,不知這是否體現了南潯富人“不張揚”的性格?

此外,小蓮莊不設圍牆,這既體現了主人開放的心境,也能看出當年南潯的淳樸民風,還可以看出主人在當地的威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紅房子又名崇德堂,是劉鏞的三兒子劉梯青的居所,由於宅內建有兩幢紅色立面的中西合壁建築,所以當地老百姓俗稱它為“紅房子”。“紅房子”所在地元朝時就是個園林,名“小桃源”,後幾經轉手,由劉梯青於光緒三十ー年(1905年)購得。

民國初,剛從外面回到南潯的劉梯青,買到地皮後就開始大興土木,修築崇德堂,並營造出南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完全屬中世紀西歐巴洛克式風格的紅磚樓建築,歷時三年完工。

崇德堂整座建築由三部分組成,前部以傳統江南風格的廳、堂、樓、廂為主體,中部慢慢由中式建築過渡到西式建築,後部則完全呈現歐式建築特色。

紅磚砌成的二層歐式洋樓,一反傳統的小家碧玉風格,大氣豪放,就連庭院中的池水也要上接運河,下注太湖。尤其是後花園羅馬柱式圍合著歐式噴泉,形成一個氣勢不小的廣場,兩個中西風格的亭子有趣地對立著。據考證,這種西洋建築在當時中國的大城市也不多見。

“紅房子”除了外表西化以外,內部的裝飾和陳設也是如此。樓底的地面全部由進口彩色馬賽克鑲拼,組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幾何花紋圖案,仔細看,雖經百年的歲月磨蝕,但仍見色澤光亮。

屋頂置有石膏鑲板組合的天花板,進口的西式水晶吊燈,歐式的彩色玻璃大門,把整個大廳裝扮得異常繽紛。每個居室內幾乎都安裝了雕刻精美的取暖壁爐,地板上鋪著古典圖案的波斯地毯、典雅的西式傢俱、歐陸風情的油畫,無處不洋溢著濃濃的西洋格調。

在東西潭邊鐘樓上,還曾有一口巨大的自鳴鐘,據說是從上海購進,仿效上海外灘的海關鐘樓。每當正點,它會準時發出清脆悅耳的鐘聲,此時,小鎮上遠近都能聽到迴盪的鐘聲。

可以想象,它給當時開明的小鎮增添了無限時尚的氣氛,這在當時江南市鎮上是絕無僅有的。

在這種思想的薰染下,劉墉的兒子們都成了學有所長的知識分子,而他的孫子劉承幹更是晚清的秀才,自稱“生平嗜書,與世俗之珠玉貨財同”。

劉鏞去世後,18歲的劉承幹以長子長孫的身份繼承了劉家全部財產,成為鉅富。劉承幹一生中沒有做過官,也不會做生意,但他酷愛藏書、刻書。

28歲那年去南京辦事,為狀元樓一帶的書鋪所吸引,一擲千金,運回不少舊版書,自此開始了他的藏書生涯。一開始,他將書藏在他上海的寓所“求恕齋”內,十年之後,由於積儲愈富,便在南潯故居小蓮莊西側購地二十畝,斥金十二萬,營造藏書樓。

藏書樓為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四周清水環繞,庭院內林木森森,曲徑通幽,假山、石筍、亭臺、小橋點綴在荷花池周圍,園林與書樓渾然一體。

整個藏書樓是一座口字形迴廊式的廳堂建築,中有一正方形天井。書樓上下共有52間,藏書佈局合理,各具特點,既有利於保管,也便於閱覽。

1914年,溥儀賜予藏書樓“欽若嘉業”匾額(“欽若”是敬順的意思,“嘉業”指美好的事業),書樓也因此命名為“嘉業堂”。

嘉業堂建成後,劉承幹又不惜重金,陸續增添,自稱歷時20年,費銀30萬兩,得書60萬卷,共16萬冊。他總共花在嘉業堂上的錢,據說超過了80萬元,這筆錢當時可以在上海購買10餘座花園洋房。

劉承幹除了以蒐集古籍聞名,還以雕版印書蜚聲海內,共刻書200餘種,約3000卷,其中包括不少被清廷列為禁書的古籍,如《安龍逸史》、《閒漁閒閒錄》等。

魯迅在《病後雜談》一文說:“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會刻的,所以他還不是毫無用處的人物”。然而,這位“傻公子”所刻印的書,大部分免費送人,甚至大量大量地送,只有少數出售。

有時為了送得到地,還一度專門僱一個人負責送書事宜。而“傻公子”最被人笑為“傻事”的是,他不光花傻錢買書,買來後即使是“海內秘籍”,也從不自秘,而是任人抄寫。

只要有名人介紹都可以來藏書樓看書抄書,例如,江蘇國學圖書館曾抄過《明實錄》。湖北一位叫徐行可的,為了抄書,在樓內一住數月,連膳食都是藏書樓免費供應。

如今,嘉業堂已經成為了浙江圖書館的一部分。而我們從劉墉的花園,到其子的紅房子,再到其孫的藏書,或許可以感受到一個大富人家從經濟基礎到文化追求的影子。

#水晶晶南潯水晶晶女孩#

24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在火車站“拉客”的大媽,住宿只要40元一晚,過來人:不會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