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濟南的峨嵋山,肯定很多小夥伴不知道,這座海拔高度不足百米的小山位於濟南市槐蔭區小金莊附近,雖然沒有四川峨嵋山挺拔,但是濟南的這座小山曾經也是佛教和道教居於一山,令人稱奇。
峨嵋山原名為靡笄山,說到靡笄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左傳》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師至於靡笄之下。公元前589年齊國和魯、衛、晉打了一次著名的戰役,為鞌之戰,說的就是這裡。當然,對於靡笄的解讀,現在也有說是濟南華山或者是歷山的說法,今天暫且不討論這些爭議性的東西。
至於峨嵋山從什麼時候開始叫這個名字的,也有很多說法,道光已未長清縣誌記載:峨嵋山在縣治東北四十餘里,提督柯公捐廉建三大士祠,易名峨嵋山,二月十九日立會於此。有文稱其俗呼旦山,由柯公改為峨嵋山。當然另一種說法是,將濟南和四川就聯絡起來了,說是當年四川峨眉山高僧雲遊至此,見此地風水極佳,在這裡修建寺廟,改名叫了峨嵋山。
鐘樓
門前的一塊石碑
峨嵋山上的古建築群多為清朝及後期建築,2013年被列入了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最先為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添建了道教建築,其中上院為道教建築,東為文昌閣,西為碧霞宮,下院為佛教建築,東北角建山門,北部居中為三大士殿,所謂三大士,乃是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東西各有配殿和附屬建築,南部建有鐘樓。由於年代久遠,建國後特殊的歷史因素和自然災害,峨嵋山殿宇坍塌,只留下了下院院門、鐘樓、三大士殿及六處建築遺址和數通殘碑。
2019年7月濟南市就已經啟動了對峨嵋山古建築群的修復工作,今天在峨嵋山南大門處已經看到曾經的大門已經緊閉,遠遠的就能聽到裡面對磚石切割和裝修工人說話的聲音。原本準備敗興返回,好在有幾個來此遊玩的孩子告訴我,可以從門口左轉上山,山上修了一座涼亭很涼快,這才發現旁邊的柏樹林裡已經修了上山的山路。
這裡正在打造山體公園,道路進行了硬化,還修建了護欄,目前不少工人正在施工,從左側上山,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山頂也做了硬化,山頂右轉就可以繞到古建築群的後面,下院大殿及其東西配殿房頂基本完畢,上院的殘牆斷壁根據設計圖將暫時不做修復。
古建築群後的山路
上院僅留的殘垣斷壁
下院的整修
相信不過多久後,峨嵋山的古建築群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大家面前。
殘牆斷壁上的狗尾草已經乾枯了
站在峨嵋山上東可觀西客站片區,往北為小金莊片區,目前這裡正在拆遷,往西可觀經十西路,往南可觀南部風貌,作為西部來講也算是難得的登高望遠處。
峨嵋山西側山頂新修的涼亭
雖然今天下著雨,但是卻可以體驗峨嵋山的八景之一:筆架煙雨,因為峨嵋山兩頭高,中間凹如同古代筆架,所以也叫筆架山,自然有了筆架煙雨的美景,現在山上種植了很多黃櫨,等山體公園修建完畢,想必會成為市民和遊客賞紅葉的好地方。下山的時候在山的南坡發現了一小片楓樹林,想必是在這個初冬醉美的深秋記憶吧!
目前山體公園和古建築都在施工,不推薦現在前往,作為濟南西部醫學中心的一部分,等到山體和古建築群修復完畢,一定會給大家一個嶄新的峨嵋山。
乘車路線:可以乘坐K191路至錦繡西城下車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