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北京的故宮、長城、頤和園是屬於全國甚至全世界人民的,那紫竹院、陶然亭、龍潭公園則是單單屬於北京人自己的。關於她的回憶,更多的藏在那些Sunny燦爛的日子裡。
紫竹院古時原是一片低窪溼地,元代郭守敬在高梁河上游開挖長河時,形成蓄水湖,成為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明清時期湖邊曾建“福廕紫竹院”,後破敗,紫竹院卻因此得名,被稱作公園,則是在1953年。
紫竹院佔地47.35萬平方米,水面面積極大,約佔公園總體三分之一。南長河、雙紫渠穿園而過,形成了公園“三湖兩島一堤”的基本格局。一年四季,柳樹在河邊輕盈搖曳著身姿,也搖曳出許多獨家記憶。
一草一木總關情。王朔曾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看上去很美》,講述了在他還是方槍槍時的兒時記憶。跟他一般大的北京人裡,跟他一樣也是部隊子弟的人中,有千人以上畢業於紫竹院附近的總參三部紫竹院幼兒園。他們從小就在這附近長大,度過了童年、少年。曾經的“活魚食堂”成為難以抹去的鮮活記憶。
“活魚食堂”,聽起來有些生猛的名字,位於紫竹院公園中山島東側,面向南小湖、北臨長河的茶點部位置,1960年5月1日開業,因為以活魚為主料,現吃現做而得名。池子裡紅、黃、黑鯉魚擁擠在一起,人們指哪條便撈哪條座哪條,大名鼎鼎的糖醋鯉魚,一元一條。
“活魚食堂”在當時太過有名,來這裡光顧的既有尋常百姓,也有知名人士。郭沫若多次親臨並留下墨寶,陳強等演藝界名人也曾光顧並現場即興演唱。詩人北島更是在《三不老胡同1號》中寫道:“活魚食堂就在紫竹院東門內,前面有個養魚池,現撈現燒……星期天全家一起上紫竹院去玩……一咬牙在紫竹院活魚食堂吃了一頓魚……盤中剩下魚骨頭,我們兄妹仨咂著嘴,大眼瞪小眼。”
紫竹院公園的活魚食堂是老北京記憶鏈上最親切的一環。在那個特殊年代,飽含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也深藏著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期盼。短短四年,它留給老百姓許多美好的回憶。現在,竹子還在,那種美味卻怕是再也難得。
北京有句老話:“成不成陶然亭,散不散紫竹院。”60、70年代生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陌生。許多人也堅持地認為,情侶一旦去了紫竹院,分手是必然結果。《非誠勿擾2》中經典的分手典禮便是在紫竹院拍攝,或許馮小剛也是聽說了這個傳聞有意而選吧。
然而,去過的人無法不承認紫竹院的美,在那附近長大的人也無法忘記曾經的記憶。現在的紫竹院多了許多花種、多了許多植被,也不再讓人們湖中游泳、湖面滑冰。過去在湖裡扎猛子,在湖面滑冰車,順著河邊去上學的記憶,仍歷歷在目。
Sunny如碎金一般,星星點點。過了季節的粉黛失去了嬌羞的粉色,卻明媚無比。
眼睛是最好的相機,心靈有最好的底片。夏夜的雨聲,冬至的雪花,都從紫竹院的水面掠過,皺起一層波紋。冬日湛藍天空下,關於過去的記憶,跌落在牆角,風吹不走,雨打不散,遙遠而溫暖。
可能只是一轉眼,Sunny燦爛的日子裡那些少年已到花甲,紫竹院卻依然貌美如昔。湖水盪漾,運河蜿蜒,竹林翠綠,古剎仍存。角落如畫,處處似詩,幾十年過去,一切都還是美好的樣子。(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