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每次提及江南古典園林,似乎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園林中的山與水、亭與閣、字與畫,皆凝聚了古代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的勤勞與智慧。中國江南園林眾多,尤其以蘇州拙政園、留園、南京瞻園和無錫寄暢園最為著名,有“江南四大名園”的美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秀美的江南風韻吸引著無數遊客。

江南四大園林中唯有無錫的寄暢園還未領略,前幾天與朋友一同前往無錫遊覽了寄暢園,填補了其中的空白。寄暢園坐落在無錫市西郊的錫惠公園中,相比其餘三處江南園林,寄暢園或許並不是最有名氣的,但絕對是最有故事的一座江南園林。

說起寄暢園的歷史也頗為波折,寄暢園建於明代,最初時是一旁惠山寺的僧舍,在明嘉靖初年為兩京五部尚書秦金得之,秦金將之開闢為園林並命名為“鳳谷行窩”,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秦金卒後,這座園林轉給了其族侄秦瀚和其子秦樑,後在1560年重新對園林進行假山、水池的佈局,並改名為“鳳谷山莊”。

秦樑卒後,這座園林又到了秦樑的侄子秦燿手裡,秦燿在官期間被貶,便回到了無錫這座莊園中,又對園林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築,自此寄情於園林山水之間,吟詩作賦,也讓這座私家園林賦予了詩情畫意的韻味,並改名為“寄暢園”,“寄暢”二字源自王羲之《答許椽》中的“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

得益於寄暢園的山水之美、佈景之精,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到此園遊歷,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康熙、乾隆二帝,兩位皇帝12次遊歷江南,每次都會到寄暢園遊覽,對於這裡的園林美景題寫了眾多詩篇及牌匾。

在走進寄暢園第一個庭院時,左側的牆壁上可以看到“玉戛金樅”和“山色溪光”兩塊石匾額,分別是乾隆和康熙所御賜,至今儲存非常完好,山色溪光一般都理解它的含義,而乾隆題寫的“玉戛金樅”很多人卻不知道是何意,“玉戛”指的是流泉,“金樅”指的假山,兩塊石匾額皆寓意寄暢園景色之美。

乾隆帝不僅流連於寄暢園的美景,還將之繪成圖紙並帶回了北京,並按照寄暢園的佈局仿建了五處自認為最美的江南園林,其中一處取名為“惠山園”,也就是現在的“諧趣園”,位於頤和園中。假若真的要給江南古典園林進行排名,寄暢園一定位於前三,其景色完全不輸著名的蘇州拙政園。

寄暢園的第一座建築為“鳳谷行窩”,掩映於院落茂密的林木間,給人的感覺格外的古樸幽靜,初聞“行窩”二字不免讓人聯想到帝王的“行宮”,這也是為了不冒犯帝王而取的名字,代表了當時這座園林是一處以山林野趣為主的私家園林。

去往後花園的道路格外別緻,除了一小段景色為茂密的樹林外,還要經過一小段“山間小道”,為八音澗,又叫三疊泉,這是一處用黃石堆砌的大型假山,總長36米,澗中怪石嶙峋、石路迂迴,走在其中猶如置身於山間,腳下溪水潺潺,抬頭是茂密的樹林,如此幽靜的景緻確實讓人難以忘懷。

寄暢園最著名的一景就是“知魚檻”,為一座方形的亭式水榭,亭子三面臨水,視野非常好,憑欄可看到整個後花園的景色。亭子前建有一座石橋為七星橋,橫跨水池上將之一分為二,乾隆曾讚譽為“一橋飛架琉璃上”,七星橋對岸一樹紅楓點綴其中,格外的驚豔人。

走過七星橋,可看到一座圓形月洞門,門額之上題寫有“清響”二字,另外一面題寫有“寄暢園”三字,這個月洞門為當時乾隆來此遊玩時經過的門,穿門而過有假山作屏,透過假山可看到惠山,一真一假兩座山組合在一起恰好是一個“出”字,有“出人頭地”的意思。

再往前走,可看到白牆灰瓦的房屋共有三間,為嘉樹堂,在堂前設定有亭廊及廊橋,可通往碧亭,或坐在亭子中欣賞整個後花園的美景。雖然我去的那天天氣陰天,但絲毫不影響到整個園林景觀的風韻,白牆灰瓦與碧水綠樹遙相呼應,不得不讓人感慨:500年已過,這座園林依然挺立在今人面前。

在寄暢園東南角有一座樓閣,取名凌虛閣,樓閣之前有一個長方形水池,水池比不大,卻有著一段與帝王相關的故事,這段故事與池子邊立著的一塊石頭有關係,這塊石頭最初因造型如婀娜多姿的少女而得名“美人石”,在1747年,乾隆第二次到寄暢園遊歷時,看到這塊石頭,認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於是更名為“介如峰”。

寄暢園雖然並不大,佔地還不足3畝,卻擁有眾多別具韻味的景緻,歷史滄桑500年從未易姓。徜徉其中,寄暢園自身所蘊含的故事性、趣味性及秀美的風景,無不讓人流連忘返,也難怪乾隆、康熙12次巡遊江南,每次都會到寄暢園遊玩。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帕米爾高原的國門“紅旗拉普”,巴鐵來往頻繁,國人很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