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你是南國雨巷走來的的荷蓮,你是青石板上鳴唱的蛩音,你是古籍中婉約的詩篇,你是宣紙上清爽的畫卷。你是美麗的少女,娉婷含蓄;你是祥和的老者,淵博深厚。走進你小小的村子,即使走馬觀花,我仍然忍不住地要讚美你一一巨集村,這個在皖山徽水靜謐之地,承載著中華千年文明與智慧的古老鄉村。

和所有徽派建築一樣的白牆灰瓦的村舍,被一條小河環繞。在村南邊,形成一片巨大的湖,被一條小路分開,兩邊湖水從湖心石拱橋下連通。湖水清且漣漪,倒影著村中房舍,乾枯的荷葉挺出,在朦朧瀰漫之中,清晰而又真切。想必夏秋大片綠葉點綴著朵朵粉蕊,這幅淡雅的清秀畫卷,又添幾多生動秀美,定會使眾多蜂蝶留戀,無數遊人駐足。

巨集村的構建是古徽州人智慧凝成。村裡青石小路不像更多的古鎮村路縱橫貫通,寬敞通透。巨集村的小道猶如迷宮,曲折盤桓。不熟悉的人是絕對不會輕易走出。這是為了防止外來人員行為不端逃跑設下的佈局,同時在戰爭匪徒多發年代,侵略者有進無回只顧。家家門前清流,戶戶院子有水。一是又說在村中心,有一半圓池塘,名曰"半月",也體現了古人先哲的智慧,據說寓含了凡事不可圓滿之意。這樣的水利工程,是本村中一位婦女設計,一來方便多雨季節雨水通暢,易於排水,二來因房子基本都是木質材料便於防火,即使偶發,也便於撲救。這位水利"專家”的畫像掛在村祠堂中,也是唯一一個進了村祠堂的女性,足見村民對她的敬重。

村中民居,雖都很小,都佈局結構縝密嚴謹。前後兩層小樓之間,都有一小小天窗透光,下面聚雨水之地,青石鋪成,石下可聚積雨水,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講究。就大戶人家的院落,也由許多小門分隔。不必說銀杏樹等名貴的選料,不必說門窗屋樑板牆上精美的雕刻,更不必說合理房間構建,單就一些微細之處,無不體現了徽人的精細。管家的居處建有養魚的池子,連家中小姐的小樓上留的小孔,也是便於小姐相親。樓下客廳光線明亮,來者被看的一清二楚,而樓上則處於背光,樓下是斷然看不到的。就僅這點,無不體現建築者的匠心,既尊重了女性,又達到了目的。既有人為的關懷,也有建築結構的嚴謹。一個有成就的匠人,必定是有著無限情懷的暖男,否則,一個人的技藝要達到一定水準,不能只是像“賣油翁”透過銅錢注油一樣靠手輸能辦的成的。

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在建築,還有濃郁的鄉風民情。每戶人家屋舍都掛有字畫,彰顯著濃厚的家風家訓。家家戶戶屋柱上都有楹聯,彰顯著生活的法寶,體現著睿智的結晶。像"治家二字惟勤惟儉,處世兩方可耕可讀"等等,也是祖先對後人的訓導警示。村裡學堂面對南湖,是全村最大的面積,可見村民對教育的重視。村祠堂在"半月"塘邊村中心,是懲惡揚善之地。村中心只能德高望眾者居住。有位厭惡官場棄官從商的先生,為表自己剛正,家裡就不設後門。村中處處散發的文化氣息,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隨處可見,隨時立顯。在理想信念遺失,傳統美德遺棄的當下,巨集村的榜樣無疑給人與警醒,產生出巨大的力量。

家風是一個人的根,民風是一個民族的魂。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不能丟棄自己的靈魂的。巨集村渾厚的文化氛圍,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積澱。麗江明亮鮮豔,流淌著喧囂與浮躁;鳳凰清秀明媚,卻瀰漫著著銅臭。走過了許多鄉村古鎮,只看到了些許歷史的印痕或者依舊翻新的古建築模式,包裹著現代人唯利是圖的卑劣。唯有巨集村,用它的無聲,向我,也向我們,宣告著一個古鎮應有的特色風貌,一個民族曾經的信仰與期許。

歷史已發展到新的世紀,紛繁複雜的社會理念充斥著新“新人類”的“睿智”頭腦,然而無原則無限制的摒棄一個民族的優秀,盲目接受所謂的新鮮的“事物”,所謂“外來和尚會念經”,必將是愚蠢的。魯迅先生早在《拿來主義》中就指出,批判地吸收才是最正確的選擇。無論古村新鎮,都應承繼歷史給予我們的優良傳統,並使之發揚光大,迴歸人應該有的本尊。

作者簡介:劉洋,中學教師,愛好寫作,偶有詩歌散文見於報刊。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齊齊哈爾關注」來到齊齊哈爾的朋友,都會關注中環的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