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或少數民族地區,我都喜歡去博物館,因為這裡是了解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最有知識性、科學性的場所,它為我們開啟一扇窗,讓我們看到歷史長河中最燦爛、最真實的那部分。

在南寧風景秀美的青秀山下、邕江畔,就有一棟猶如鯤鵬展翅的獨特建築物,這裡就是廣西民族博物館。

在廣西首府南寧市,有兩座省(自治區)級博物館,一個是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位於南寧市七一廣場東側。是省(自治區)級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也是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含古籍)7萬多件(套),時間跨度長達80多萬年。另一個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博物館,主要展示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內容。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大的壯族就在廣西,除此之外,廣西還有11個世居少數民族,每一個少數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但是,對於一個生活在北方的人來說,每個少數民族都是一個謎。

這次冬遊廣西樂在南寧,我們選擇去民族博物館參觀學習,就是想更多的了解廣西的少數民族。

來到博物館,首先就被奇特的設計所吸引,主題建築外形取材於富有廣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銅鼓。步入展廳,穹頂和大廳地面是銅鼓文化的特色紋飾。在進入主展廳的電梯處,是一件按1:1比例複製的雲雷紋大銅鼓。

廣西被譽為“銅鼓之都”,這裡已出土的銅鼓年代之久遠,製作之儘量,數量之多,都是第一的。它充分展示了廣西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以及高超的冶煉技術和製作技藝。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現有古銅鼓1600多面,廣西各級文物部門收集儲存的銅鼓就有610面之多,大多都是銅鼓藝術的精品。因此,提到銅鼓,學術界都會把它與廣西畫上一條連線,有人甚至把銅鼓與劉三姐、繡球並稱為“廣西符號”。廣西,是當之無愧的銅鼓之都。

雲雷紋大銅鼓被譽為“銅鼓王”,是鎮館之寶。大銅鼓為西漢年間鑄造,鼓身高度為67.5釐米,鼓面直徑為165釐米,重達300千克。鼓面中心是有八道光芒的太陽紋,外圍用突起的同心圓弦紋分成五道暈圈,暈圈內佈滿了單線旋出的雲紋和菱形套疊的雷紋,另有蠶絲紋環耳兩對。面對這麼一隻鼓體龐然、鼓面寬闊,還有那些頗似幾何紋路的圖形,大銅鼓究竟想說明什麼?是一種崇拜的符號呢,還是一種記事的手段呢?或許就是古人審美的一種尺度呢。

千百年來深深積澱的銅鼓文化,是古代駱越兒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銅鼓多用於祭神或節日喜慶活動。在祭神時,銅鼓是神聖的法器,在節日裡,銅鼓是打擊樂器,征戰時,銅鼓是號令士兵的指揮工具,是振奮士氣的精神支柱。

銅鼓通體用銅合金鑄成,從採礦鍊銅,用黏土製造鼓芯、鼓範,在泥胎上刻縷花紋,到將熔化的銅汁注入其中,焊上鼓面、鼓耳,再到最後的立雕,工序繁多,只有精湛的工藝才能製造出銅鼓珍品。

廣西出土的銅鼓,鼓面多數都有青蛙裝飾,鼓身也多有翔鷺圖、船形圖等造型和圖案,十分漂亮、精美。宋代曾任桂林通判的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對此有過詳盡描述:“廣西土中銅鼓,耕者屢得之……面有五蟾,分踞其上。蟾皆累蹲,一大一小相負也。周圍款識,其圓紋為古錢,其方紋如織簟,或為人形,或如琰壁,或尖如浮圖,如玉林,或斜如豕牙,如鹿耳,各以其環成章,合其眾紋,大類細畫圓陣之形,工巧微密……”傳神地再現了廣西銅鼓藝術的高妙和瑰麗。

在博物館內,我看到許多的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參觀,和孩子們一同交流,這種學習方法對增長孩子們的知識面,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一定會是非常有益的。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不僅區域內的少數民族十分融合,他們與周邊省份的少數民族也會以兄妹般的情誼和睦相處。比如廣西的壯族和海南的黎族就是姊妹民族,二層電梯口的這座海南省贈送的楠木木雕展現的就是這個主題。

《中國壯族展》以介紹中國壯族的歷史與文化為主要內容,在對壯族進行全面、系統展示的基礎上,著重突出廣西壯族的特點,濃墨重彩地展現壯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突出成就和偉大文明。壯錦、幹欄民居、銀手鐲、五色糯米飯、銅鼓等民族瑰寶,至今熠熠生輝。該專題展充分展現了壯族人民勤勞勇敢、聰明智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旨在增進壯族人民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也有利於豐富大家對壯族文化的認識,促進壯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溝通和交流。

除了《穿越時空的鼓聲——銅鼓文化》、《中國壯族展》主題展外,博物館內還有多個以展示自治區內各少數民族文化、服飾、建築、民宿、節慶等為主題內容的展覽,精彩紛呈。

大型主題陳列《五彩八桂—廣西民族文化陳列》展出民族文物及其他實物資料一千八百餘件,展覽通過 “序廳”和“家園”、“霓裳羽衣”、“匠心神韻”、“和諧樂章”五個部分,全面生動的展現了廣西十二個世居民族豐富深厚、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昨日重現——百年老物件展》源於廣西民族博物館從2011年開始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20世紀以來的老物件活動。該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熱烈響應和踴躍參與,先後徵集的物品達到幾千件。

這些老百姓身邊的物件,看似平凡普通,卻隱含深意,見證了波瀾壯闊的民族復興,承載著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記錄了血肉豐滿的人生歷程。為此,廣西民族博物館特意遴選出部分老物件分類陳列,如留聲機、電子管收音機、糧票、縫紉機、連環畫名作等,意在緬懷歷史,感悟當下,一同探聽時代脈搏,見證崢嶸歲月。

在二層環行休息區一端,是銷售具有廣西特色標誌的文玩產品。大到旗袍,小到各種掛件,從挎包手袋,到布偶文化用品,或是以紋飾符號,或是銅鼓造型,一看就是來自廣西的紀念品,實用性強,產品內容鮮明,製作精良。是饋贈親朋好友的旅遊佳品,也是個人收藏的佳品,不在於增值,意義深遠。在廣西和南寧的許多景區,能有如此豐富文玩品種的還真的就此一處。

在博物館二層走廊還有一處臨時展覽是介紹世界文化遺產地花山岩畫內容的,花山岩畫系戰國至東漢時期嶺南左江流域當地壯族先民駱越人群體祭祀遺留下來的遺蹟,巖畫繪製年代可追溯到戰國至東漢時期,已有2000多年曆史。儘管只是圖片,但是精彩內容卻令人駐足和嚮往,期待早日能看到巖畫的真面目。

走馬觀花看廣西民族博物館,展示的圖片和文字是無法完整表達博物館的全部精彩,只能是窺豹一斑,就算是拋磚引玉吧。廣西民族博物館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到了廣西各民族文化的精彩,期待今後再遊廣西時能走入每一個少數民族的生活中。

遇見亦是美好,塵封便已傾城。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誰說青海沒有海?超大親子度假勝地,玩兒水世界免費住洞穴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