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青島第三公園,位於今上海路、聊城路之間,現青島工人文化宮所在地。

19世紀末德國侵佔青島時,第三公園一帶叫“大鮑島東山”,1914年日本侵佔青島後,在此依地勢修建了公園,名叫“新町公園”,也叫“新市區公園”。1922年中國政府接收青島後將公園重新排列,命名為第三公園。

新町公園,即後來的青島第三公園。圖為該公園內景舊照。

新町公園是日本侵佔青島時期建造的最重要的兩個公園之一,另一個是青島神社境內的若鶴公園。

上世紀20年代的公園內景

1914年,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取代德國而侵佔青島。自此,日本僑民大量湧入,數量驟增,最高達24500人,相當於當時青島市區人口的27%。為擴充日本在青島的經濟實力,日本駐青守備軍司令部在膠州路以北,吳淞路以南,上海路以西,鐵路以東建設新城區,這一帶區域成為日本新移民聚集區。同時,日本當局在大鮑島東山依其地勢修建公園,園內栽花種樹,還開挖池塘、建了一個人工湖,供日本僑民觀賞遊玩,名叫“新町公園”。園內設施非常齊全,湖塘、亭閣、小橋、曲徑、迴廊、石桌石凳、各色景觀燈應有盡有。石階小道非常多,另外,園內還種植了奇花異卉和高大的樹木等。

公園園址傍山,綠坡植樹,頗得自然佳趣。惟地點過於偏僻。日間遊覽,尚屬相宜,若夜間,遊人甚少。因此一般情侶,往往以此為幽會之所,青島竹枝詞中所謂‘綠蔭絮語後,露沾其漆皮鞋’者,即詠此也。”這是1933年《青島指南》對第三公園的介紹。

1922年中國政府接收青島後,將此公園命名為“第三公園”。

1934年,青島工務局開始對公園進行大規模改造,市長沈鴻烈親自主持。這次改造對公園進行全面的整修,而且還增建了運動場、足球場階梯式看臺和水池等。“第三公園”成了當時市北區,尤其是老城區文化、娛樂和體育比賽等活動的中心,是老青島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1941年,日本二次侵佔青島時期的第三公園

原《山東每日新聞報社》大樓,建於1940年,後作為文化宮圖書館。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在第三公園北部建了《山東每日新聞報社》,後改為《興亞報社》,南部建了“日本陸軍俱樂部”。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接管,將《興亞報社》改為《民言報社》,將“日本陸軍俱樂部”改為“膠澳鹽務管理處”。

1950年農曆正月初一,青島市總工會籌委會為迎接青島市第一屆工代會召開,在第三公園建立了“青島市工人俱樂部”,設有影劇室、遊藝室、圖書閱覽室等。

1951年5月末,市總會在青島第三屆工會代表會上又提出成立“青島市工人文化宮”,(取代工人俱樂部),並經市委同意,將原“膠澳鹽務管理處”和其禮堂改為“工人劇場”。第三公園重修改為“工人體育場”。年底動工,工人們熱情很高 ,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竣工了。

工人體育場設足球場、燈光籃球場兩塊,有東、北兩面看臺。“第三公園”的足球場,曾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期島城的足球聖地。“第三公園”的燈光籃球場,是當時島上惟一可以在夜晚進行籃球比賽的場地。那時青島籃壇活躍,每晚都有賽事,週末的比賽更是吸引了大量觀眾。

“第三公園”的廣場,五十年代薈萃了島城眾多的人文景觀。每到節慶假日期間,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解放後,由於青島市工人文化宮坐落此地,“第三公園”更加發揮了它的“體育文化中心”地位。歷年的全市職工工人文藝匯演、大合唱、歌舞、話劇和小品比賽,基本都是在這裡舉行。除了這些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外,這裡還經常舉行全市性的大型集會和各種體育比賽等等。“第三公園”儼然成為青島市的文化中心。

第三公園現狀

歷經多次改造糟蹋的第三公園早已是面目全非了,今昔對比,當你再看到這些曾經的老照片,美麗的畫面、熱鬧的場景,除了一聲嘆息,真不知還能說些什麼了......

最新評論
  • 1 #

    關於第三公園印象最深的事至少有五:1、80年代初過年在大樓裡面玩過一次電視遊戲機;2、80年代的新春足球賽,見過經貿委隊踢球,就是後來的海牛隊。陳剛、矯春本他們;3、在劇場旁邊那個樓裡面看過日本人醫學實驗殘害中國兒童的展覽;4、小時候排隊去工人劇場看電影;5、在大操場上舉辦的物資交流會。

  • 2 #

    我是個老青島!家住(膠州路68號!)對面就是(第三公園)啦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北海道小眾景點丨乘破冰船賞極地流冰,探訪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