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德國必去目的地排名第1位,慕尼黑!

慕尼黑

慕尼黑(德語: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為130萬,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

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時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

慕尼黑這個名稱來源於中古高地德語的詞語“Munichen”(意思是修道院之地)。因此,該市的市徽上表現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稱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自從路易四世時代以來,神聖羅馬帝國的顏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該市的官方色彩。多年以來,該市官方的城市格言是“有心臟的世界城市”(Die Weltstadt mit Herz)。不過,最近已經改為“慕尼黑愛你”(München mag dich)。

慕尼黑屬於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由於該市接近阿爾卑斯山脈的北坡,該坡為西風的迎風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較大,經常會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來自阿爾卑斯山上乾熱的焚風能在幾小時內徹底改變溫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

慕尼黑的冬季是從12月持續到3月,相當寒冷,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為零下2攝氏度。但在冬季降雪並不多見,至少會積雪2周時間。慕尼黑的夏季(5-9月)比較溫暖,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9攝氏度。

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是慕尼黑最著名的節慶活動,首次舉辦於1810年10月12日,當時是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王太子路德維希一世和薩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禮。首次歡慶活動以一場賽馬結束。第二年賽馬繼續進行,後來發展成十月節(慕尼黑啤酒節)。雖然名稱稱為十月節,但是大部分慕尼黑啤酒節都是在9月舉辦,持續兩週時間,到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停業,如果10月3日的德國統一日恰逢週一或週二,慕尼黑啤酒節將延期到那一天才結束。位於慕尼黑市中心的宮廷釀酒屋是該市最知名的啤酒館,也是啤酒節期間慕尼黑的第二大帳篷。

瑪利亞廣場

瑪利亞廣場

瑪利亞廣場(德語:Marienplatz)是德國慕尼黑市中心的一座廣場,形成於1158年。

在中世紀,在這個廣場上舉行集市和錦標賽。新市政廳的鐘琴就受到了這些錦標賽的啟發,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

瑪利亞廣場得名於廣場中間的瑪利亞圓柱(Mariensäule),圓柱修建於1638年,慶祝趕走瑞典人的軍事佔領。圓柱基座上有四組青銅雕像,四個小天使斬殺人類憎恨的四個妖怪,獅子代表戰爭、蜥蜴代表瘟疫、龍代表飢餓、蛇代表無信。慕尼黑舊市政廳(Altes Rathaus)和慕尼黑新市政廳 (Neues Rathaus)都位於這個廣場上。後者建於1867-1909年(二戰後重建),是一座佛蘭德斯哥特式建築,其正立面的長度超過300英尺,以精美的石雕裝飾、260英尺高的塔樓-和鐘琴,連同附近的聖伯多祿教堂、慕尼黑聖母教堂的雙塔,構成該市天際線最獨特的特徵之一,也將瑪利亞廣場列為慕尼黑十大名勝之一。

在卡爾廣場與瑪利亞廣場之間人群密集的的步行區,開設了不少商店和餐廳。

瑪利亞廣場下設有慕尼黑地鐵(U-Bahn)和快軌(S-Bahn)車站,構成一處重要的交通樞紐。

慕尼黑新市政廳

慕尼黑新市政廳

慕尼黑新市政廳(德語:Neues Rathaus)是德國慕尼黑瑪利亞廣場北部的一座市政廳建築,設有市議會、市長辦公室和一部分行政機構。1874年市政當局從舊市政廳遷入這座大樓。它建於1867-1908年,為新哥特式,佔地面積9159 m²,有400個房間。

新市政廳位於瑪利亞廣場北側,是19世紀末建造的棕黑哥特式建築。正面裝飾有巴伐利亞國王 , 寓言、傳說的英雄、聖人等的雕像。 整個建築佈局恢巨集、裝飾華麗,從1867年起用了40年時間才建成。市政廳85米高的鐘樓上有全德國最大的木偶大鐘,每天的11、12、17時,就會有真人大小的32個木偶演出歷史劇,內容是1558年威廉5世的婚禮情景。此時塔閣裡許多彩色人偶分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著音樂節奏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當年大婚慶典的場景,持續10分鐘。

森德靈門

森德靈門

森德靈門(德語:Sendlinger Tor)是慕尼黑老城最南側的一個城門,位於老城內南北向幹道森德靈大街的南端,將老城與郊區分開。

從1285年至1337年,路易四世擴建慕尼黑,修築了有四個城門的第二道城牆,森德靈門是其中的一個城門。1318年,森德靈門作為通往義大利道路的起點被第一次記載於文獻中,但是可能較早已經存在。最初它僅有一箇中央塔樓(當時典型的慕尼黑城門)。1420年,兩側增建了兩個塔樓。

中央塔樓於1808年被拆毀。1860年,修復了剩下的兩個中世紀側塔和三個拱門。1906年,三個拱門改為一個大的拱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此門幾乎沒有損壞。慕尼黑地鐵設有森德靈門站。

卡爾廣場

卡爾廣場(Karlsplatz,慕尼黑本地人通常稱為斯塔修斯)是德國慕尼黑市中心的一個大型廣場,建於1797年,得名於不得人心的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西奧多。斯塔修斯這個稱呼則得名於酒館"Beim Stachus",一度由Eustachius Föderl擁有,並且直到卡爾廣場開始興建前一直位於此處。

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物是卡爾門(已拆除的中世紀城堡西側的城門)、以及新巴洛克風格的司法宮。在夏季,卡爾門前是一個大型噴泉。在冬季則變成了露天溜冰場。在其地下設有大型購物中心。卡爾廣場和瑪利亞廣場之間,是該市主要的步行區(Neuhauser街、Kaufinger街)擁有無數的店鋪和餐館。

慕尼黑地鐵和快鐵都在卡爾廣場設有車站,詳見卡爾廣場站。卡爾廣場也是老城環城馬路Altstadtring電車系統的一個樞紐。

聖母教堂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全名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位於德國慕尼黑市中心聖母廣場,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慕尼黑的重要地標和受歡迎的遊覽勝地。

座堂和新市政廳目前仍然是市中心最高的建築之一,其鐘樓從市內任何方向都能看到。因為慕尼黑市規定,禁止建造任何超過100米的建築物。人們可以從南面的鐘樓攀登上去俯瞰城市全景以及阿爾卑斯山。

慕尼黑王宮

慕尼黑王宮(Münchner Residenz)為昔日巴伐利亞君主的王宮,位於德國慕尼黑市中心。這座宮殿是德國最大的市內宮殿,目前向遊客開放,展示其建築、室內裝飾和皇家收藏。

建築群包括十個庭院和博物館,有130個展室。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靠近馬克斯-約瑟夫廣場的國王殿(Königsbau)、朝向王宮大街的老宮殿(Alte Residenz),以及面臨王宮花園的宴會廳(Festsaalbau)。二戰後重建王宮,屈維利埃劇院(Cuvilliés Theatre)就設於宴會廳的一翼。王宮內的赫拉克勒斯廳(Herkulessaal)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主要的表演場地。

皇家大道

慕尼黑-路德維希大街

布林納街

慕尼黑-馬克西米利安大街

慕尼黑-攝政王大街

4條19世紀壯觀的皇家大道上,建有許多華麗的官方建築,留下了關於巴伐利亞國王的記憶:

新古典主義的布林納街,開始於舊城北部邊緣靠近王宮的音樂廳廣場,從東向西,通往壯觀的國王廣場,設計了多立克柱式的希臘門樓、愛奧尼亞柱式的古代雕塑展覽館,和科林斯柱式的州立文物博物館,在後面豎立著聖玻尼法修道院。國王廣場周圍地區集中了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稱為藝術區。

路德維希大街也開始於音樂廳廣場,從南到北,途徑慕尼黑大學、聖路易教堂、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以及眾多的州政府部門和宮殿。大街南段的建築為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而北段受到義大利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強烈影響。

​馬克西米利安大街兩側佈滿了新哥特式的宮殿,它開始於馬克斯-約瑟夫廣場,王宮和國家劇院就坐落在那裡,然後從西向東,沿街的新哥特式建築還有劇院、上巴伐利亞區政府大樓和州立人種學博物館。穿越伊薩爾河後,這條大街環繞馬克西米利安紀念館,巴伐利亞州議會就設在其內。馬克西米利安街的西部以時裝店、奢侈品商店、珠寶店著稱,還擁有慕尼黑最重要的五星級酒店之一四季酒店。

攝政王大街與馬克西米利安街平行,開始於舊稱東北部的攝政王卡爾大廳。沿街有許多博物館,例如國際知名的藝術之家、巴伐利亞國立博物館和沙克美術館。大街過河後環繞著“和平天使”紀念碑,沿路有維拉斯托克美術館(Villa Stuck)和希特勒故居。另一個重要的劇院攝政王劇院,則位於更東面的攝政王廣場。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徑深不知處,嶗山北九水,冬季遊北九水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