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說走就走的成都之旅

上週小侄子所在的班級,很多同學都感染了手足口病,班級宣佈放假三天。小外甥樂得開了花,沒有作業沒有考試,能美美得過三天無憂無慮的日子。他媽媽、我姐姐對我說,不如趁這個機會帶孩子出去走一走。

“我們前幾年帶著孩子去過北京,去過海邊,這次帶孩子去成都吧,那裡文化底蘊深厚,讓孩子長長見識挺好的。而且四川那裡有個大涼山,那裡的孩子們生活挺苦的,也讓陽陽感受一下大涼山孩子的苦,說不定他會懂事呢!”姐姐的一番話,又把我旅遊的興致激發起來了:“好吧,那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經歷了3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來到了成都。這裡的美景美食,讓外甥一飽眼福和口服。每去一個景點,雖然導遊不同,但是導遊們離不開的一個話題是5·12汶川大地震。張貼在都江堰文化館裡的地震災情圖片,震撼了孩子的心,他對說:“媽媽,小姨,整所學校的學生和老師都在地震中喪生了,好慘啊!”“是啊,所以我們活著的都是幸福的,我們也應該珍惜幸福的生活。”

第三天,當我們來到彝族文化博物館的時候,接待我們的是來自彝族大涼山的彝族姑娘。她為我們講述了大涼山的貧窮,博物館牆上貼著大涼山孩子們上學需要攀爬懸崖木梯的照片,以及山裡孩子們上學的環境。彝族姑娘的講解實在太感人,當時我們都感動得流眼淚了。

餘光瞟到小外甥,平時像個小大人的他,眼睛眨巴眨巴的,好像也有所觸動。“媽媽,導遊說,古天樂、李連杰這些明星都為這些地方捐款、資助孩子們上學呢。”姐姐說:“是啊,明星們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小外甥不說話了,我知道他在想些什麼。現在的孩子都被父母寵愛著長大,勤儉節約做的比我們小時候差太多了。

小外甥的“黑歷史”

我記得有一次去他家,一開門就聽到他在對他媽媽說:“媽媽,我沒筆記本了,老師讓我們摘抄好詞好句的。”他媽媽回答他:“前段時間才給你買了幾個筆記本,難道都用完了?”“對,用完了,有的我不想用。”“為什麼不想用?”“我不喜歡黑色的筆記本,我要那種卡通的。”

我走進書房,看到外甥正把筆記本拿出來,有些筆記本被他當成了算題本,而且裡面被胡亂撕掉了好多頁。再看看他的桌子,一塊好好的橡皮,被他切割得四分五裂,地板上還掉了一塊。平時,姐姐姐夫忙著上班,孩子忙著上學,這些教育孩子的細節大家都疏忽了。現在靜下心來審視孩子,才發現陋習一大堆,搞得家長焦頭爛額。

中午吃飯了,姐姐特地給外甥單做了他愛吃的炒雞蛋,放在他的小碗裡,他邊吃邊和我說最近看的動畫片,高興地手舞足蹈,最後盤底剩下了許多雞蛋碎末。“陽陽,你把剩下的碎雞蛋吃掉,我們要光碟”我對他說。誰知,趁我轉身的工夫,這個小傢伙已經將碗裡的碎雞蛋倒進了廚房的垃圾桶,然後將碗放進水池裡,向書房走去。

看到著情形,他媽媽的火氣馬上就上來了:“好好的雞蛋為什麼不吃完?還要這樣糟蹋掉!?”“媽媽,我吃飽了,吃不下了,而且都是雞蛋碎末,倒掉就行了,嘮叨什麼呀。”小外甥嫌他媽媽沒事找事,小題大做。我拉著他說:“你媽媽說的沒錯,你的美德都去哪裡了?不懂得儉省節約,好日子都把你慣壞了。”

潛移默化地改變

思緒把我拉回當下,我對小外甥說:“你不喜歡用黑色的筆記本,用不完的橡皮都糟蹋浪費了。如果你能節省下來,都可以捐給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小外甥認真地聽著,好像現在我說的這些話,他都能聽進去了。“那麼怎麼郵寄給他們呢?”“我可以加導遊微信,郵寄給她不就可以了。”外甥點點頭,表示贊同。

中午吃飯的時間到了,旅行社安排的午餐實在是難以下嚥,一桌子有好幾個人都棄之而去,我們一行三人卻穩坐桌前。儘管難吃,但外甥還是吃完了碗裡的飯,孩子的表現引來了其他遊客的讚歎:“這孩子真不錯,你看我兒子,這不吃那不吃,一轉臉就走了。”姐姐笑了笑,轉身對陽陽說:“感覺怎麼樣?”“哎,吃飽總比餓著強,比起大涼山的孩子們,我們很幸福了。小姨不是說要懂得節約嗎?”我笑著對他說:“看來我們不虛此行啊!”

在返程途中,外甥還在探討那些大山裡的孩子。他慶幸自己生在了大都市,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來的時候,我們帶來而一些蘋果,蘋果個頭太小,皮也有點硬,在旅行箱裡5天都無人問津。在回去的火車上,我拿出蘋果,一人發一個。外甥看著蘋果,自言自語道:“雖然我不喜歡吃,但還是吃了吧,總比壞掉扔了好。水果吃了對身體好,我們不能浪費,吃起來。”“對,而且我們要啃乾淨,一點也不能浪費。”他媽也隨聲附和他。

旅行結束了,對孩子來說,平時出去都是遊山玩水,很少涉及到文化風俗,更加難以接觸到當地的民俗。這次的旅行對外甥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震撼的體驗。他以前一直不習慣外婆節儉的習慣,這次看到外婆把舊了的、中間裂開了一條口子的毛巾用來擦外公的單車,竟然對我們說:“小姨,外婆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以前總覺得她這種做法是小氣,現在明白了,這是美德!”我和他媽媽聽了他的話,哈哈大笑。

在外婆家吃晚飯的時候,我對小外甥說:“法國人把打包剩飯菜看作個人素養的體現。”他說:“小姨,我在新聞上看到,日本有個33歲的女孩靠省錢買下了3套房。她晚餐只吃2元的麵條,而且不捨得買碗,直接用鍋吃。”“靠節儉買3套房確實令人震驚,不過她的這種行為只是利己行為,與感動中國人物馬旭比相差太遠。馬旭為自己家鄉木蘭縣教育局捐贈了1000萬元,這筆鉅款是靠她和丈夫幾十年來一分一分積累而來的。”

外甥連連感嘆:“啊,1000萬元,這是怎麼節省出來的。我一定要看看視訊。”吃完飯,我立馬拿出手機將“感動中國”的視訊搜尋出來讓他看。這位偉大而又傳奇的人物馬旭,一輩子幾乎不買衣服,15塊錢的鞋子補了又穿,爛了又補。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這樣的美德孩子不能丟。

旅行的意義

一週之後,我和姐姐聊天,她對我說了小外甥有趣的轉變。有一次,她在網上買的鞋子終於到貨了,鞋子合腳,鞋盒沒有用了,她準備把鞋盒扔掉。外甥看到後,攔住她說:“媽媽,你是要犯錯嗎?扔掉鞋盒也是浪費。”“這個沒有用了啊,怎麼能叫浪費呢?”外甥說:“鞋盒用處大了,我可以廢物利用,把它改造成一個垃圾桶。”

姐姐半信半疑地將鞋盒交給外甥,接下來,只見他拿來了剪刀、膠帶等一些工具。他先用鉛筆在鞋盒底部劃了兩下,剪刀沿著畫線剪下,練筆版一對摺,瞬間出現了一個圓柱體。然後,他很熟練地在鞋盒的蓋子底部畫了一個圓,和剛才的圓柱體放在一起,便出現了一個完美的垃圾桶。

他媽媽以為已經完工了,正要拍手叫好,誰知道他又拿起畫筆,在圓柱體四周畫了一幅圖案。這個看起來本不太高階的垃圾桶,一下變得高大上起來。姐姐說:“我真沒有想到,兒子還有這樣的操作,這樣的本領。”外甥對她說:“媽媽,你看,家裡是不是不需要買垃圾桶了,既廢物利用又節儉,雙贏啊!”一旁的外公外婆看了,露出滿臉的喜悅。

Dr.魏,魏坤琳教授很提倡帶孩子出去旅遊,他曾在《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中說道:旅途上看到不一樣的文化風俗,南北方的甜豆花、鹹豆花,給孩子說說;看到不同文化的人,少數民族、外國人、信仰不同宗教的人,給孩子講一講。幫助孩子把更多可能性納入知識庫中,他們樣本庫的概率分佈越合理,對世界的判斷就會越準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強。

通過這次的旅行,我對這段話有了深刻的理解,我們的思維往往侷限於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養成好的習慣,但是忘了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從另外的角度去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外甥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認識到了節儉的重要性,人也變得更加靈活多變,能演繹出新的思維模式,從廢物利用的角度,很好地闡釋了節儉的意義。教育重在引導,一次旅行也是對孩子的一次成長教育。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人人都說日本消費高,但這4樣事情卻讓中國遊客表示: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