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成都市溫江區東門大橋下面,過去有板凳長的魚群

(內容提要:一般說來有水的地方,就應該有魚、各種各樣的魚。現在的各類景區,基本上都是如此。。溫江東門大橋的特殊在於,過去橋的下面河道水面中有板凳長,1~2米的野生魚群。時代變遷上述景觀已經成為歷史。這篇文章也是追述歷史,激勵當代人創造出更好、更美的景觀。)

過去成都市溫江區東門大橋下面河裡有魚,而且是板凳長那麼大的魚群。它們常年在橋墩下面,附近的深潭中游戲並不遊走。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但結束是在1960年。年齡大一些的老溫江人,應該還儲存有對它們的記憶。

我是灌縣(現為都江堰市)人,與共和國同齡;實際上沒有見過這群大魚,但我知道有這群魚,而且印象還非常深。那是1955~1956年,合作化運動高潮的時候。我父親是灌縣城關,某手工業合作社的社長。被選舉為先進參加溫江地區的表彰會,前後可能去過2~3次。現在我還記得他帶回來的獎品,有洗臉盆、毛巾等。買回來的禮品則有盒裝的郫縣胡豆瓣。和瓶裝的溫江白醬油。然後就是十分高興地講訴,溫江東門大橋下面板凳那麼長的魚,一群一群常年都在那裡的水中游嬉。

父親還說許多溫江人,下午傍晚的時候到河邊、橋上看魚。有的還自帶饅頭、米飯之類的食品,在那裡餵魚、戲魚。特別是夏日乘涼之時,這裡的天空中涼風輕拂,河岸上人頭攢動。河水中群魚迴游,人魚共歡簡直就是一首大自然,和人類共存共榮的和諧樂章。

我真正去溫江是在1969年當知青的時候,當時清理階級隊伍須要搞外調。這年夏天生產隊、大隊、公社,派我和另外一個知青去溫江。調查我們當地一個農民的情況,看溫江地區公安局儲存的檔案中,有沒有能證明他身份的東西。我們兩人從灌縣乘車到成都,再從青羊宮車站轉車去溫江。當時的地區人保組(公安局)負責人,恰巧是解放初在灌縣公安局,工作過幾年的一位領導。得知有灌縣人來他專門接待了我們,和我們二人很聊了一會兒天,他主要問當年灌縣的情況。

其間我向他問起了,溫江東門大橋下面的魚?他告訴說那些魚清代末年就有了,一直到1960年困難時期才消失。和這裡的人們共處了100多年,是溫江這個魚鳧古都的著名景觀。魚鳧是成都平原上的史前古蜀王國,城址位於溫江區萬春鄉魚鳧村,都邑所在地“魚鳧城”至今歷歷可考。

水中游魚圖片

這之前有沒有呢?未見記栽。民間口碑又傳不到那麼幽遠,但想來應該有。因為古代的人口,比近代和現代少得多。滿清乾隆年間,中國人口才第一次過億。以前的歷朝歷代,中國人口始終在1千萬到5千萬之間徘徊,人少自然界的物種就要多一些。現在國家倡導搞生態文明建設,在人們有意識的保護和經營之下,自然界的物種會更多更好。

解放前民國的時候,為溫江的這些魚,有兩派軍閥部隊還打了一仗,雙方死傷好幾十人。其經過是某天一駐防成都附近縣的軍閥,從溫江東門大橋上路過,見到大魚在下面河中浮游。他十分好奇拔出手槍射擊,打傷了河裡的幾條魚。溫江地方駐軍不幹了,派人找他說道理要他賠償。但開槍射擊的軍閥根本就不認錯,認為打的是野生河魚,沒有什麼關係雙方談不攏。

溫江的駐軍把隊伍開到他扎駐的縣去,雙方部隊混戰一場,各自死傷一些人才出了這口惡氣。這件事的發生誠然是軍閥們重物輕人,把魚命看得比人命還重要。但另一方面說明當年的溫江人,為保護這些魚保住這處景觀,到了不顧一切的程度。

1969年 夏來溫江外調的這天下午,我們到東門大橋仔細觀看。這裡是江安河的中游,清清河水是從灌縣流下來,最後在成都華陽匯入岷江外江。溫江東門大橋這裡,河面最寬處有200多米。大橋順河往下500~600米有一分水閘,在閘的託頂下這一帶,形成幾萬平方米麵積的回水沱。大魚肯定是沒有了,河中有不少人在游泳。

我自幼在水急浪大的都江堰河流中游水,見到後有些技癢。請同行夥伴幫助看好衣物,去河中暢遊一番,把河道里的情況也探清楚了。這片水面只有中間較深有2米多,四周包括分水閘那裡都不到一人深。因此如果有板凳長的大魚在河中游弋,特別是成群的大魚。河水清沏的時候,河岸上的人應該看得見。如果它們不遊走,常年在這裡那也是不容易的。

時間一幌就過去幾十年,地市合併後溫江現在為成都的一個區。條件比解放前和解放初都好!大魚們如果在這裡生存會將更好。那麼它們會不會在這裡重新再現呢?據報載成都上風上水之的“金溫江”,是別具情調的宜居城市。這裡清水流動玲瓏剔透,一年四季繁花似錦。歷史上溫江人能夠創造讓,一大群板凳長的魚們;在東門大橋的回水沱中,百年不走的奇蹟。這裡麵包含了多少文化內涵!?最起碼要有幾十萬當地人、和過往行人,都共同遵守不打魚的鄉規民約。

專家認為必須是幾十年間,沒有任何傷害魚的行為;野生魚在一個地方繁衍10~20代以上,才可能停留下來不走。野生魚個體要長到板凳那麼長,也要10~20年。那麼現代的溫江人能否再創輝煌,讓魚們特別板凳長的魚群,再次現身東門大橋水中?重現魚鳧古都的經典景觀呢?短時間內肯定做不到,但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祖先們辦得到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當代和今後,溫江人也應當辦得到!

當然現在幾乎所有景區,只要有水面即有數不清的魚群。其中之一錦鯉,即大、又長、且美,能夠生存許多年。作為景觀它們遠遠勝過野生魚群!(文廟山)

最新評論
  • 1 #

    你說的應該是長安橋!生態再改善,怕是很難再出現板凳長的魚了,河裡的魚,還等不到他長多大,就會被吃掉了!

  • 2 #

    88年溫江長安橋下都還有很多五六斤重的大鯉魚

  • 3 #

    東門上的江安河、長安橋、攔河壩……,兒時冼澡(游泳)的好去處。

  • 4 #

    長安橋,聽老人說過,有大魚

  • 5 #

    現今東門大橋何處,江安河依舊?

  • 6 #

    魚鳧古都 天府之國

  • 7 #

    我是溫江城關鎮人,從小在哪裡長大,(長安橋)下那麼大的魚小時候也經常去看到。

  • 8 #

    我小時候就聽父輩們講過說溫江東門大橋下面有板凳長的魚。

  • 9 #

    不叫東門大橋叫長安橋是老溫江人都知道

  • 10 #

    民國時期留下的魚在災害年生被洗白了。可惜了溫江的一大景觀。

  • 11 #

    是的,但這些長魚都是放生的當時沒人去傷害。在當時生太捆當好,可以說有水的地方都有魚。而當時長安橋下的魚還有很多神化故事。

  • 12 #

    溫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這裡人傑地靈,風景如畫,人民安居樂業。

  • 13 #

    把國色天鄉(天府文旅城修好嘛)財富中央城小區,只差交房條件,差6000幹萬

  • 14 #

    當時的人再貧窮困難也不會去動它們,實際反映的是那個年代人們心中的信奉和善念。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中國最“宜居”的三座城市:綠化程度媲美日本,看看有你的家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