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西安近幾年熱門的旅遊城市,層出不窮的網紅吸引了眾多遊客不遠千里打卡一遊。提到西安自然會想到美食街區“回民街”,然而鼓樓後面還有一條千年古巷“化覺巷”。

化覺巷地處熱鬧鼎沸的回民街旁,由南北巷、東西巷、社群巷、短巷幾個不同的小巷子組成,不同的小巷穿梭連線在回坊的各各主街上,化覺巷便是這一片區的統稱,遊客到此遊覽多是逛一逛這裡售賣旅遊紀念品巷子,參觀大清真寺,其餘回民居住的區域多是不去。

化覺巷又名花角巷、滑腳巷。隋唐時期,化覺巷大至位於皇城裡尚書省內北隅。清光緒年間《西安府圖》裡標記為“花角巷”,民國初期改為化覺寺巷,將巷裡的清真寺稱為“化覺寺”。但是名子的由來卻說法不同,第一種是,相傳,這裡的清真大寺建築巨集偉、樓牌鬥角無比精美,這裡的居民稱大寺為花角寺,巷子由此得名。第二種說法,居住在這裡的老人說“相傳,過去這裡都是泥濘土路,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濘,不小心就會滑倒,漸漸來往的人就叫滑腳巷,後來叫成了化覺巷。”(陝西方言“滑腳”與“化覺”發音類同)

現在的化覺巷主道是旅遊紀念品一條街,巷子南口連著北院門街,北口連線西羊市街,被繁華熱鬧的回民街包裹著。巷口被各種小吃攤位佔據,如果不是巷口的牌坊,真的可能會錯過遊覽。與光鮮亮麗、人頭攢動的回民街不同,這裡有些昏暗狹窄。

清晨巷子裡的商鋪已經開始擺攤營業,大大小小的攤位擠得滿滿當當,使本就不寬的巷子顯得越發擁擠狹窄。腳下的青石磚被過往的行人踩的光滑無比,稍不留神就會被滑一下,行人走過的時候必然是小心加謹慎。

巷子兩側是老舊的民居,可以由窄小的院門進入住戶家,有的是簡易民居,有的還保留著傳統四合院建築,但這些民居大多不對多開放,不能進入參觀,有的住戶在門口掛著“非請勿進”的牌子,想是主人被打擾怕了才掛起的。站在巷子中看不到天空,鄰里之間的屋簷挨的很近,屋簷之間覆著透明的擋板,應該為了防止下雨時影響遊客遊覽和商鋪生意而搭建的。

店鋪前的攤位上擺滿了旅遊紀念品和小飾品,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老舊物件、精美飾品、文房用品、地方特色商品等等,過往遊人或駐足欣賞,或詢價購買,更多的是前往巷中的清真大寺參觀遊覽。與西安其他佛教寺院不同,這裡是伊斯蘭教寺院,信徒為回坊裡的回族居民,整個回坊有大小几處清真寺,都是供周邊信徒朝拜用的,不同之處是清真大寺收取20元門票,多了一些商業氣息。

化覺巷清真大寺具體的修建年代不詳,但寺記憶體放著一款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王鉷所撰《建立清真寺碑》,相傳建於唐朝,但是經過古今中外學者等論證為明代偽託。清真大寺無論那個年代所建,他都是回坊文化的一部分,見證著回坊人的變遷與發展。

沿清真大寺外牆的巷子向西行走,這裡是西羊市街商鋪的後門,透過後門可以看到主街上嘻嚷的遊人,也可以體會巷子裡市井的生活。與一旁的商業街不同,這裡安靜祥和,鄰里之間和睦融洽,不似高樓中鄰居之間的冷漠,多了一份暖意。路南是幽深的寺院,高高的院牆上長滿了青苔,幾顆銀杏樹屹立在院內,給灰暗的院子增添一份色彩。久未居住的房屋有些坍塌,黑色的木門上鐵鎖已經生鏽,只有院前的一顆夾竹桃樹存在一絲絲生機。紅牆裡的柿子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引誘人想伸手摘下品嚐。手工掛麵作坊里老板忙著揉麵、擀麵,賣菜的店家忙著秤菜、整菜,大大的元宵在工匠的手裡變得圓滾雪白。

巷子盡頭是熱鬧的北廣濟街,這裡聚集了眾多美食,卻不似北院門街上的遊客多,來這裡購食品的人多為附近居民,手工坨坨饃、手工掛麵、牛羊肉店、包子店圍滿了購買的人,剛出鍋的手工饅頭被哄搶一空。

化覺巷是整個回坊的一部分,而回坊裡還有很多這樣的古巷,每一條巷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待人去探討發掘。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自貢舊城裡,銀杏黃下的塘坎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