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獨龍江

這裡是世界上最狂野的地方,

一個被遺忘的世外桃源,

它被稱為西南最後的祕境。

這裡是雲南省最偏僻遙遠的角落,

100多公里的原始荒野,

不僅有著茂密的叢林,也是老虎、黑熊、眼鏡蛇的獵場...

獨龍江源於西藏察隅縣,經過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流入緬甸。

在緬甸獨龍江稱之為“伊洛瓦底江”,是緬甸最大的河流。

怒江、獨龍江兩江縱貫“三山夾兩江”呈現高山峽谷地貌,

每年大雪封山長達半年以上,與世隔絕。

獨龍江地貌

南北狹長的獨龍江河谷受印度洋季風的影響,地貌與氣候特點與其他三江迥然不同。12月在風雪埡口進入獨龍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谷中,無數的溪流和瀑布,一夜結冰。岩石上掛著長長的冰錐,在Sunny的照射下,融化的水從暗底潛流出來向山腳彙集,最後流到獨龍江中。

遠遠的,就能從高山上透過森林看到了谷底的獨龍江,碧藍色,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散發著晶瑩剔透的光澤。在絕少有外界打擾、絕無汙染的4000米高黎貢山、5000米擔打力卡山之間,從雪山裡流淌下來的水如此純潔深幽,猶如一條碧藍色的綢帶,繚繞在雲霧的群山之中。

進入獨龍江,從海拔3,000米一直走下坡路,沒有人煙、沒有喧囂,山谷空氣裡有植物香草的味道,氣溫也越來越高。樹葉越來越密、越來越綠,可以看到粉紅色花朵。

山重水複,積雪冰封的地理、氣候環境使第四江——獨龍江處在一種相對與世隔絕的狀態中。

太古之民 獨龍族

在這隱祕的峽谷裡,

生活著一支神祕的部落:太古之民——獨龍族。

每年高山上的積雪融化時,山腳下的獨龍族人將翻山越嶺,去到偏遠的高處,採集草藥售賣。

有座索橋,是獨龍族人的必經之路。

這索橋,用一腳掌寬的木板,頭尾銜接而成,然後用幾根鋼索吊在急流之上,走動起來,橋身就像一條蜿蜒腰擺的長蛇...

橋底下不僅有急流,還有亂石,一旦掉下去,性命堪憂。

走完這座橋,外人都感嘆“活著真好!”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迎接這樣的“冒險”:上山時,必須“步步為營”,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從幾米高,甚至幾十米高的山坡滑下;

還要隨時小心田坎的眼鏡王蛇;

隨時應對黑熊突襲村子...

對於外來人來說, 這些內容,只是津津樂道的獵奇和驚險。

但對於當地人來說,這些不過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罷了。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雲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獨龍語,沒有本民族文字,獨龍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它人口不足萬人,卻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半個世紀前從原始社會跨入社會主義,從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直接跨入現代文明。紋面女、剽牛祭天,溜索、藤橋每個詞背後都充滿了古老的氣息。

1999年以前到獨龍江唯一的方式是馬幫或者徒步。獨龍族人一出家門就是山坡,需要過江翻山。傳統長刀成為打柴、開荒的必備工具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溜索和藤橋。

1999年,歷時4年全程96.2公里的獨龍江公路修通,從此結束了最後一個民族不通公路的歷史。然而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斷,加之半年的大雪封山,獨龍江公路一直在修整。

2010年,實行整鄉推進,整族幫扶的扶貧政策,現在已是現代社會了。

2014年,獨龍江隧道貫通,自此獨龍人長達半年的封山歷史宣告結束實現全年通車。

獨龍族的傳說

獨龍族人是獨龍江最早的主人,他們說自己是“從太陽升起的方向”搬遷過來的。當世界經過洪水災難之後,只剩下兄妹二人,結為夫妻,生了九男九女,住在九條江上,互配為夫妻。

其中的老三兄妹夫妻居住在獨龍江,所生子女發展成為今天的獨龍族,他們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獨龍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曾被稱為“俅人”(獨龍江曾被稱為“俅江”)。據《元統一志》麗江路風俗條載:“麗江路, 蠻有八種,曰磨西,曰白,曰羅洛、曰冬悶、曰峨昌、曰撬、曰土番,曰盧,參錯而居。” 其中“撬”為“俅”的同聲異寫,即今日獨龍族。

1952年,貢山縣長孔志清到達北京,周總理根據獨龍人的特點和意願定其族名:獨龍族。

最後的紋面女

說起獨龍族,大家一定聽過獨龍族的“紋面女”。獨龍族少女成長到十二三歲,需要紋面,紋面的緣由,眾說不一。

在幾百年前,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隸主的勢力深入到了獨龍族的領地,並且對獨龍族人民進行了殘忍的剝削和奴役。藏族有個名叫察瓦龍的土司貪財又好色,每年都要向獨龍族人民收取眾多的貢品,還藉機強迫獨龍族女子到藏族地區做奴隸。在這種環境中,獨龍族婦女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擄走,就採取了“紋面”這種自毀面容的方法來自救。她們用荊棘刺出圖案,用西南樺製成的染料上色,忍者劇痛將臉部染刻成永遠洗不掉的“黛墨青紋”,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身。久而久之,獨龍族女子“紋面”也被延續下來。也有人說,獨龍族女子“紋面”是為最後的歸宿。獨龍族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要去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只有紋了面的人才能找得到正確的路,不紋面的就會迷失方向,找不到路,靈魂去不到祖先居住的地方。紋面的圖案大多像飛舞的蝴蝶,人們更傾向於認為紋面與靈魂的終極歸宿相關,死後羽化為蝶,像蝴蝶一樣快樂自由。往生的蝴蝶夢,成為現世奮鬥的心靈支柱。紋面的圖案是獨龍族家族區別的象徵,根據不同圖案,就能知道大家分別從哪一個氏族而來,住在哪個村莊。

具體是那種原因,因為時代太過久遠而不為人知。

目前,獨龍族女子已不再“紋面”,能見到的紋面女至少都上了年歲了,雲南民族村裡至今還有一位為守護“紋面”文化的獨龍族女子——董存蓮。她13歲時,母親按照獨龍族的習俗,帶她去“紋面”,在她之後,獨龍族女子都不再“紋面”了。

根據紋面師和女子的不同,紋面經常需進行半天到兩天時間。紋面時,用鍋底灰畫圖案,用帶刺的荊棘條刺入圖案,最後反覆揉搓,讓顏料滲入面板。經歷臉部浮腫、傷口結痂,大概一週左右,傷口長好,圖案則永遠留在紋面女子的臉上。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政府“禁止紋面”,紋面女逐年減少,目前已不足30人。或許十年之後,獨龍江再無紋面女。紋面女將成為一個傳說。

卡雀哇節 剽牛祭天

卡雀哇節屬於獨龍族“新年“,沒有固定日期,由家庭或者家族自行擇定日期,一般為3天,約定俗稱的日子是在農曆臘月前後。

1991年,政府把每年的公曆1月10日,定為獨龍族的卡雀哇節。獨龍江上游的村落最先開始,經中游到下游,各村寨依次進行,前後持續一個月。

2006年,卡雀哇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卡雀哇節最後一天會進行剽牛祭天儀式,儀式由祭師主持,用於祭祀、身披獨龍毯的牛被牽入場內拴於一根粗大的木樁上人們以牛為中心,自動圍成圓圈敲鋩鑼,揮刀弄矛,舞蹈跳躍待其它祭品擺好主祭人點燃松明,向“格蒙”禱告(“格蒙”是獨龍族神話傳說中人類的祖先),祈求人畜平安,風調雨順。

剽牛士同祭師喝下同心酒,對準祭牛要害部位一槍刺去,剽牛後,圍觀的人群高聲呼喚,群情激昂。大家圍著倒地氣絕的祭牛,跳鍋莊,唱獨龍民歌,晚上燃起篝火,分食牛肉,喝酒聊天,通宵達旦。

穿越獨龍江

怒江、獨龍江沿途山勢險峻,每年的春季和秋冬季節,是前往怒江、獨龍江的最佳旅行季節。雨季時常有道路損毀、塌方落石的情況發生,加之江水渾濁,路途泥濘,路窄彎急,前往獨龍江時,注意避開冬季的極端天氣。

公交路線

昆明——六庫——貢山——馬車/徒步

自駕路線

從昆明——貢山——丙中洛+獨龍江鄉

溫馨提示:獨龍江沒有加油站,需提前在貢山縣加滿油。

徒步路線

6到10月是最佳徒步時間,徒步距離從從4天到6天,再到20多天的都有。

常規的徒步線路:

•從獨龍江穿越到西藏察瓦龍的扎恩村(迪政當——木當——木奎——扎恩)

•從獨龍江到西藏察隅的日東村(迪政當——猴子山——理魚嵴——曾姆臘卡山埡口——米那臘卡山腳——克勞倫河道——日東)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點亮“月光經濟” 西安高新區推出三條精品夜遊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