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純愛電影《情書》裡面極致浪漫的雪國小鎮"北海道小樽",到陳奕迅歌裡唱"攔路雨偏似雪花"的富士山,再到漫山的櫻花綻放、奈良公園的"林深時見鹿"......關於日本的美景,實在是數不勝數,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對日本這個國度充滿嚮往。
當然,日本政府也發現了自己國家的怡人風景,直接把"觀光"作為了立國政策。充滿魅力的風景+日本"觀光"政策,讓日本發的旅遊業愈加發達,到日本旅遊的人數逐年增加。但是,過於發達的觀光旅遊業也成了日本的一把"雙刃劍"——觀光給日本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國際聲望,但是也帶來一些旅遊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觀光公害"。
首先,人實在是太多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旅遊的過程非常容易就碰見"人從眾"這樣的情況,但是日本的遊客之多還是超乎大家想象——市內的交通,每天都會擁堵,無論是車站,還是電車內亦或者是計程車候車點,都排著長隊;京都的街頭,讓你只能順著"人流"往前走,想慢悠悠的散步基本是不可能的;清水寺、銀閣寺,成了旅行者必然打卡之處,就連一些很小的寺廟也擠滿了人......
其次,商機、資本讓各種投機出現。
眾所周知,京都最出名的景點就是大大小小的寺廟,它原本是安靜祥和之處,各種寺廟才是其魅力的源泉,如果人多的話,就會失去原有的風味。但是,隨著遊客們的到來,衣食住行等商機也隨之降臨。
就拿最簡單的住宿來說,各種高階酒店和民宿設施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政府為了賺錢,自然是地價房價接連上升,這使得原先的住民都無法繼續負擔房租和稅金,逐漸搬離。
所以就有了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政府喜歡、商機喜歡,但民眾們卻很反感。
最後,僅將人數和金額作為參考標準,忽略其它因素。
一個國家發展旅遊業最根本的還是為了發展經濟,而日本企業和政府在進行觀光分析時,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是"人數和消費金額",並且將其作為成功與否的標準。但是在這背後,他們忽略了地區經濟活躍度、僱傭的改善、造成的影響、收支的平衡以及當地居民的反饋等許多因素。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些地方為了迎接這些遊客,不得不修建大型停車場,整頓旅遊基建設施,但是這種做法很容易就使行政上的收支出現不平衡。
不管怎麼說,自打日本"觀光"政策以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實打實地出現了觀光公害等問題,這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有一說一,日本的風景的確充滿迷人魅力,也值得咱們去遊玩和感受,但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走到哪裡都別忘了自身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