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自古依山常建寨,建寨總有青山賴

山中有寨

寨臥青山

曾經是人們的

一種生活方式

或強化安全的一種措施

綿蜒百里的泌陽白雲山區自然也不例外,其中留存有很多山寨遺址,至今清晰可見。

自重丘故城(今付莊鄉古城)東南較小的宋平寨起,往東有較大的姜竹園寨、龍盤山寨、草山寨、大頂子寨、大堖寨、城頂寨、千年嶺寨等,由此折向南有韓大頂寨、大灣寨、嶺上寨、小銅山寨、大寨、拱山寨、義和寨,直達楚虹橋關(今馬谷田堡子),南北相連20多公里。這些山寨有的寨牆圍繞幾個山頭,規模較大,皆壘石為固,工程浩大,非民間或地方政府所能為之,應是國家行為。

城頂寨寨牆垛口

上述白雲山中諸寨,與中陽山、五峰山諸山寨,都圍繞在楚國的重要關口----象河關的周圍。這些山寨即為楚長城線上的“列城”,是楚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幾個大寨,佔地面積在25萬平方米左右,大多水源豐富,具備大量駐兵的條件。

而在白雲山上諸多山寨中,城頂寨較為著名。《清道光八年泌陽縣誌》曰:“大湖山(或作狐),縣東北七十里,其山廣圓,徑五六十里,泌水出焉,上平衍,有泉,大旱不竭,所謂天池也。縣脈始於此。嘗有云霧,祈雨輒應,上有古風洞”。其按曰:“大湖山,在縣東七十餘里,今名大城頂山,其北為小城頂山。明末為土寇王鐵帢所據,因名。其南有古風洞,俗呼為啞叭洞。山半有泉,為沘水之源”。

經實地考察城頂寨,寨牆長約10裡,寨內面積約有上百畝,四周以石壘牆,上有垛口,形如城,故稱城頂寨。其南牆有馬面一座,寨設有東、北、西門,城內有房基十餘間,水井一眼,水深2米餘,井水清醇甘冽,有碾盤一具,寨內有田地可耕。

城頂寨北與大頂子大寨,西北與草山寨遙相呼應,西有大堖山寨,東有千年嶺大寨,互為犄角。如此連片的山寨,工程量巨大,絕非杆匪所始修,如城頂寨只是後世杆匪利用。現在,城頂寨西寨門和部分牆體被毀,現城頂寨北寨牆垛口尚存。

白雲山區山高林密,適合游擊戰爭。1934年11月,鄂豫皖根據地的主力、擁有2900多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突圍遠征,向鄂豫陝邊作戰略轉移。11月中旬,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和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從鄂豫邊的何家衝(在河南省羅山縣)出發,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紅25軍在泌陽縣境內,經過三天兩夜的急行軍,跋山涉水,歷程近300華里。由高店、盤古、高邑進入白雲山區。經白雲山南麓羊進衝、鄭莊,繞行白雲山西麓陡岸、竹林、龍王廟,經象河入方城縣。紅25軍部隊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給老區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泌陽地方黨組織傾力支援,群眾熱情擁軍,獻糧增物,部隊得到了充分休整,在沒發一槍一彈的情況下順利通過全境。同時,紅25軍在途經泌陽期間,部隊首長程子華、徐海東、劉華清等同志為泌陽地方黨組織指明了白色恐怖下革命鬥爭的方向及建立游擊戰爭的寶貴經驗。

1937年,在白雲山南麓碾盤溝村(今屬泌陽縣銅山鄉樓房嶺村委)召開了鄂豫邊游擊戰爭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碾盤溝會議。1937年8月中旬,鄂豫邊省委在碾盤溝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作出了大力擴充游擊隊,恢復整頓黨的各項工作,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決議,並調整了組織機構。碾盤溝會議在危急關頭挽救了紅軍游擊隊,端正了黨在這一地區的鬥爭方向,為該地區的發展和團結抗戰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保證。會議後游擊隊迅速恢復到100多人。

泌陽、確山、驛城區三縣界碑

昔日白雲山,是人們打柴、狩獵、採藥、隱居之所,人跡稀疏罕至;而今白雲山,“青山碧水雙鷗靜,迷霧籠罩白雲頂”。優美的自然風光,加之旅遊設施的興建,為人們提供了休閒郊遊場所。1993年被河南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白雲山更具生機與活力。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探索發現之旅,離石烏崖山秋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