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龍泉寺位於崇信縣城以北一公里處,原名殿子坡,亦名芮谷,因其山形如鳳翥故曰鳳山,地處汭河北岸,據初步考察,元朝此山就有寺廟,鳳翥山上有泉,泉在磬石古柏之下,柏形如龍,文人雅士稱“古柏龍蟠”,因龍伏於泉故稱龍泉寺。這裡水流淙淙,樹木蔥鬱,鳥鳴婉轉,曲徑通幽,儼然一個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龍泉寺的修建,起初是由家廟發展起來的。明萬曆年間邑人樑大德任河南孟津知縣卸任後,以鐵盆盛五色鯉魚載歸故里養魚于山上,清初知縣武全文刻立石碑題名“化魚沼”。因樑先祖好佛修建了佛殿,並開設學堂教子弟讀書,後經歷代依其天然山水不斷修葺,遂成為崇信名勝之地。子孫宮、三霄娘娘殿宇,原在散花溝內的朝陽寺,明末清初因山體滑坡才修建到龍泉寺,所以,至今流傳著“先有樑家祠堂,後有子孫娘娘”之說。陡壁懸崖上原有三清、玉皇、藥王、睡佛、三官、兒女、菩薩、呂祖、莊子、樑家祠堂等11洞,東西兩臺有公劉、東嶽、土地、龍王、太白、無量祖師等6座廟宇,還有山門、戲樓、混元宮。西臺為原始社會後期人類生息繁衍遺址,距今四、五千年。民國29年,崇信縣政府於斯建抗日陣亡將士忠烈祠。中臺修有鐘樓一座,院內有一巨石,刻伏臥狀獅子一隻,形象逼真,宛若活獅一般,下建磚橋一座連線靈官樓。天下名山屬僧道,龍泉寺釋道兩教並存,群眾謂之神仙居住之地。歲以每年農曆四月初二為廟會,商賈雲集,老幼雜遢稱盛舉焉。

龍泉寺以山聞名,以泉著稱。一年四季水長流不涸,即是大旱年間,數泉亦然懸出盈池,漫流河谷。

縣誌載,芮谷山環水抱,怪石嶙峋,蒼松挺秀,古柏參天,為名勝地矣。明嘉靖32年,邑令柳仲庭七絕《龍泉寺》中寫道:“龍泉山半古佛堂,流水潺潺繞後廊,人道蓬萊無處覓,誰知仙境在斯方。”知縣武全文以八景括之:

蓮臺曉日 臺在寺東1裡處,層巒疊翠,望之如蓮行,登臺觀曉日之出,霞光輝映,氣象萬千。聖母靈湫在此。原有三臺,今存其一。

高遠秋風 寺東、西各一原,勢如左右掌,登臨鳥瞰汭川,一覽無遺。崇山紅葉,汭川白蘆盡收眼底。西有縱遊原、觀汭峰,東有望遠陵、登高坪,俱為遠眺之基。

芮谷煙霞 寺東建有公劉廟,西為芮谷莊,石崖刻有“芮谷深處”四字,字大如鬥,筆勢遒勁。夏季之晨,常有薄霧從芮谷漫出,流煙飛霞,氣象壯觀。

雙橋步月 橋長約9米、寬約4米,橫掛于山腰,南接靈官樓,北通三清洞,原名遇仙橋,後更名雙橋,取慈航普渡之意。

古柏龍蟠 在“芮谷深處”懸崖石壁上有一古柏,勢如飛龍騰空,樹冠倒懸撲地,形似渴蛟飲澗,瞰視著“貫珠泉”垂涎,凌空流煙飛雨,猶如游龍吐水。枝幹遒曲盤旋,恰如虯龍蜿蜒於峭壁,鱗甲森然。

瀑珠聽雨 西崖高百尺,勢如倒懸,下有深泉,水極清冽。崖上水注如瀉,落入泉中,上下相激,潑銀濺玉,聲如貫珠,似山雨急來,讓人如聽仙樂。

秋池霖雨 池在坡下,面積不廣,池水空明如鏡,終年不凍,滿而不溢。據傳,鄉人祈雨輒應。知縣武全文感其恩澤,題曰“靈應湫”。《芮谷志》中《芮谷諸勝》一文記載:“渡溪而北山麓,靈湫湧出,深闊各數尺許,祈雨輒應,土人立碑祀之”。

靈沼魚化 池深五尺許,水從石縫出,積而成泉。泉水清冽,藻荇搖曳,蓄養五色魚於其中,欣遊淺底,穿行其中,怡然自樂,活潑可愛,堪稱一景。

龍泉寺經歷代前人修建,除八景之外,尚有曠觀臺、觀汭峰、古槐峰、縱壑林、迷溪林、密林渡、橫蹊渡、柳蓋亭、幕石洞、石穴藏書、更上阪、摩雲頂、碣石峽、盤石蹟、振衣崗、石柱峰大小几十個風景點。聽雨崖前建有晴雨樓一座,取唐詩“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供騷客遊人品茗休息,是品茶聽雨的最好去處。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巧用雙手測量角度、距離、分量、時間等,讓旅行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