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其實在燈影峽上,這個亭子最耀眼,但較少被刷屏,可能是因為拍攝的角度比較難。

燈影峽北側山勢險峻,地形起伏,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更添明麗之趣。沿岸接連著龍津溪、三峽人家、楊家溪、石牌要塞、巴王寨等多個著名的風景典故,建議先坐索道上山,然後步行下來可以經過巴王寨,再從沿江古道向石牌要塞,或者三峽人家走。

索道下車就是著名的燈影石,四塊奇石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滿載歸來的畫面: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 孫悟空 ;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 ;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 ;安然坐騎、合掌緩行的唐僧 ,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進出峽的航船,遠遠望去,就好像燈影戲幕上的劇中人,所以這段峽谷叫燈影峽。

燈影峽很早以前就被利用上了,長江因在這裡突然右拐110度,構成戰略天塹,擋在長江急彎的尖上,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遠以三代之時,蜀人與關中、中原交往的主要通道,到了秦漢時代,是統治者北控西秦、南扼巴蜀的重要通道,是劍門蜀道的起點,李白的《蜀道難》便是主要指這一帶蜀道。在元明清諸朝,它又是置兵戌守的軍事要隘,直到民國時期的石牌保衛戰。

從古道往下走,見一老孺揹著拎著花草,便打探一番。老人已年將80歲,祖輩生活在山中,以採集山珍花草販賣為生,身體健朗,上下山路輕快,一顆多頭的夏蘭,只賣60元,不知養花的人有何評價。

忽聞山間高亢的迴音,仿若百靈鳥歌唱,順歌聲慢慢靠近,見一民族打扮的後生伏在石桌上吹奏木葉,記得“木葉吹奏”是土家人用樹木的葉子吹奏的一種絕技,常常用來表達男女歡愛的情感。估計這裡離寨子不遠了。

路口樹蔭下一塊巨石開鑿的門洞,一位武裝的門衛把守,門牆上“巴王寨”三個大字。 據傳兩千多年前,在三峽就居住著巴人,巴人主要分為兩支,各自的首領分別是巴王和羅王,他們與三峽最美麗的女人鄂水娘從小一起長大,發展出了一個三角戀故事。當年主戰派巴王與秦國軍隊抗擊十幾年,最後兵敗退守到三峽人家,堅守這塊長江要道。

一陣“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從門內傳來,兩位民族服裝的老人鐵錘一起一落,鐵花四濺,彷彿在敘述著巴人自力更生,堅強不息的過往雲煙。

走進巴王宮,用石頭和木材混合建成的三層土家樓,中庭為議事廳,四周陳列著古老的巴人衣食住行的各種生活用品。屋頂長了苔蘚的綠瓦,彷彿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痕跡!沒有經過過度的商業的包裝,破舊的景象也許更真實地還原了歷史!

一條茶鹽古道,貫穿巴王寨,連結巴蜀古道,儘管經過整修,但依稀還是能再現當年巴王寨的繁華和巴人生活的風貌,流逝的歲月,給燈影峽留下了特殊而獨有的交通文化。

我們聽說過西南的茶馬古道,那時因為西南有滇馬,很顯然,這個隊伍再現的是“背腳”運送,就是人力揹負貨物,大抵上運送的東西差不多,茶葉和鹽是山海交易的重要物資,鹽是由海入山的重味,茶是由山出海的清香。走在古道上,彷彿重新看到了茶葉貿易的熱鬧景象,古人的腳步聲猶在耳邊縈繞……

古道倆側在這裡形成了一條街市,有紡織刺繡的女子,笑容可掬。

傳統的手工木匠,是早年古建築雕樑畫棟、“打傢俱”、作坊必不可少的工匠。木匠這行當,有記載的大約就是木匠鼻祖春秋時期的魯班吧,後人用“班門弄斧”形容在高手面前賣弄技藝,指的就是這位祖師爺。

木匠和鐵匠、泥瓦匠都是令人羨慕的手藝活兒,而銅匠就更像是藝術大師了,必須精雕細琢。

見到一位有趣的煙者,煙桿大約有2米長,竹子做的,下端根部為菸斗,上端為菸嘴。煙桿有些長到自己根本點不著,只能由別人幫你點。據說這是地位的象徵,它需要子孫們來伺候點菸,寓意著健康長壽,子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之意。

傳說由於三峽天險久攻不下,秦國人以夷制夷,利用主和派的首領羅王對巴王情仇來圍攻巴王,鄂水娘得知情況後,趕到巴王寨通風報信。當羅王為了愛情圍攻巴王寨時,巴王身負重傷,鄂水娘假裝背叛巴王,和羅王一起撤軍回營。鄂水娘趁著與羅王成親的機會,親手殺死了羅王,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鄂水娘又引頸自殺。巴王得知羅王和鄂水孃的死訊後,悲痛而亡。

巴王死後,族人用他們最隆重的懸棺葬禮,將巴王、羅王、鄂水娘埋在龍進溪的懸崖上。此後巴王寨不攻自破,巴人四散,一部分融為漢人,一部分成為土家人。沒想到最後一個巴人部落的消失,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結束的,不禁令人唏噓。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江西一避世古村,曾出文武狀元官宦無數,被譽為“千古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