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個地方
石林奇觀
中國雲南省的路南彝族自治縣,以石著稱於世。路南石有"天下第一奇觀”的美譽。在路南石中,最精華,也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子箐石和摩寨石門門峰。李子箐石連綿十幾千米,遠遠望去,彷彿一個莽莽蒼蒼的大森林。李子箐石分為大石、小石、外石、地下石等幾部分。
大石中的石峰高低不同,形狀各異。高的超過百米,直插雲天;矮的只有幾米。至於形狀,更是千姿百態,有的像塔,有的像樓,有的像器物鳥獸,有的像雨後春筍,有的像蘑菇雲,有的像文人武士,有的像少女村姑。
在這些奇峰異石之間,還有一汪清水一碧波盪漾的劍峰池。小林與大林緊密相連,這個高聳的石柱,很容易讓人想到大名鼎鼎的比薩斜塔。而又自成格局。這裡林木青蔥,地勢平坦,間有桃、李、梅、杏、山茶,豔麗的花朵不時從崖間探出頭來。
幾塊草坪四周點綴著奇峰怪石,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圓形的碧池之旁,有一座石峰,頂端呈淡紅,外形宛若一位富有 青春活力的撒尼族少女。這個風韻天成的少女造型,贏得了當地人民的喜愛,親切地稱她為"阿詩瑪”。關於"阿詩瑪”,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聰明美麗的阿詩瑪不願嫁給熱布巴拉家的少爺,就與阿黑一起逃走。 熱布巴拉勾結崖神用洪水淹死了阿詩瑪,洪水退去後,就出現了狀如少女的石峰。摩寨石門峰位於李子箐石東北約12千米處,舊名石門峰或石門哨。這裡的石質黝黑古樸,氣勢磅礴,有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那種不加修飾的粗獷的自然美,使人耳目一新。
20世紀80年代,在離路南石20千米的地方,又發現一處新林。它比路南林更為奇特,巖柱多呈蘑菇狀,遠遠望去彷彿靈芝叢生,因此得名為”靈芝林”。巖柱群聳立在一個巨大的淺碟形溶蝕窪地中央,平均高度約10米,最高的有40米,形狀像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林區還有陡壁如削的幽澗、聳立群峰之巔的石牌坊,深邃曲折,引人入勝。
有個雙層洞穴,迂迴幽深,宛如世外桃源。不光中國有石,國外也有。著名的祕魯石位於祕魯首都利馬郊外。與路南石不同的是,祕魯石那些形狀各異的石柱的頂部幾乎都有巨大的石塊,彷彿長著一個大腦袋。
那麼這些奇異的林都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來說,石大多屬於岩溶地貌。在遠古時代,這些地方原是大海,沉積了幾百米厚的石灰岩層,後來,因地殼運動上升為陸地,以後又經過多個地質時期不斷演變,以及長期的風化和雨水侵蝕,才形成了現在這種奇特的自然景觀。
艾爾斯巨巖
在澳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沙漠中,有一塊世界上最大的岩石靜靜地橫臥著。它高約400米, 底沿周長約10千米,佔地而積約1200公頃。1873年, 探險家威廉戈斯發現了這塊巨石,便以當時澳洲總理爾斯的名字,把它命名為“爾斯巨巖”。爾斯巨巖的地面部分有不少石洞,洞壁上有彩畫,描繪了古代土著居民的生活、勞動情景。由於年代久遠,只能依稀辨認。
當地的土著人很早就把爾斯巨巖當做一塊神石,對它頂禮膜拜。他們在爾斯巨巖腳下舉行圖騰儀式和宗教活動,祈求大自然的恩賜,祈求爾斯巨巖的神靈保佑。在這些土著人的心目中,這個巨巖是最神聖的地方,是宇宙的中心,是祖先神聖的住宿地,是神靈鳥女和神靈犬男相會的地方。
爾斯巨巖表面圓滑光亮,呈紫紅色,對Sunny的反射作用很強,加上沙漠上空極少有云彩,四周又沒有山峰和高大的樹木遮擋,所以每當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的時候,隨著光線的變化,巨巖也會變換顏色,黎明時呈粉紅色或硃紅色,中午時。呈金黃色,傍晚時呈深紫色。
如果出現淡淡的雲彩,顏色還會發生奇妙的變化。一片昏暗,只有爾斯巨巖依然耀眼地聳立著。而當太陽落到地平線下時,它變得火紅火紅的,彷彿正在熾熱地燃燒。這樣的造型很容易使人想到一對“情侶”。
爾斯巨巖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地殼變動的產物。由於地層的相互擠壓碰撞,有一段地層上升了,成為一塊巨大的山岩。那麼它為什麼會發紅“燃燒”呢?原因很簡單,爾斯巨巖正在生鏽,它裡面含有氧化鐵,在微溼的空氣中發生氧化,因此呈紅色。當Sunny從很低的角度斜射而來時,它看上去就好像是火焰在燃燒。
奇異的懸崖峭壁
澳洲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千百萬年以來在風化和海蝕等各種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許多奇特的地形地貌。在大澳洲灣,有一條陡峻的巖壁,它呈鋸齒形,綿延達190千米,比海平面平均高出83米,最高處高出海平面近百米,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峭壁了。它是納勒博平原向南延伸的部分,到達大澳洲灣後,突然以陡峭的斷崖直插海中。“納勒博”是拉丁語,意思是“沒有樹木”。
原來,這個乾燥的平原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土 壤,植物非常稀少。地下石灰岩中,到處是洞穴。有的洞穴因坍陷而成窪地,最寬的達4.8千米,深6米。於是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一些石灰坑與洞穴相通,由於洞內外氣壓的不同,它們吸進或排出空氣發出呼嘯之聲,地質學家經過考察認為,納勒博平原曾經是一個古海底,大約100萬年前,它由海底上升變為陸地平面,海拔60~ 120米。
它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平原,從海岸處的峭壁,向內陸延伸約240千米。石灰岩地層由於長期的侵蝕作用,多洞穴,地下水滲漏,因此地面植物就很稀少了。在澳洲西部,還有一種波浪巖那陡峭的巖壁上滿是垂直方向的波浪狀條紋。人們站在巖壁前面看,波浪巖彷彿是洶湧的波濤,正奔騰著撲面而來,氣勢十分壯觀。它由此而得名為波浪巖。
波浪巖是怎樣形成的呢?它也是一種岩溶地貌嗎?波浪巖同岩溶地貌不同,它不是由水溶形成,而是由於地殼構造變化、火山活動、風化、海蝕等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