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簸籮壩在敘永摩尼鎮,這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四面都是大山,中間留下一個形似簸籮的平壩子,人們叫它簸籮壩。簸籮壩簸籮村,原屬黑泥鄉,1992年拆區並鄉建鎮後屬摩尼鎮,村辦公室就在簸籮壩。

傳說簸籮壩這個平壩子是女媧娘娘創造萬物時,剩下了一小點邊角材料,在女媧娘娘手中“拍、拍、拍”,於是,四面高山中“拍”出了這個平壩。女媧娘娘想了想,又“拍”出一條清溪,以納四面大山中流出的水。但這些水如何處置,又流向何處呢?這個問題難倒了女媧娘娘。治水的大禹知道了,連忙幫忙出主意,他讓這溪水倒流了三百里,匯入赤水河。於是簸籮壩的清溪之水,就成了赤水河倒流水的源頭。這個傳說多麼神奇,多麼富有想象,這種現象大約也只有治水的始祖大禹才能辦得到。因為大家都知道,水一般都由西向東流,而簸籮壩的水則反之,由東向西流,流經了觀興鎮、梘槽苗族鄉、分水鎮、水潦彝族鄉注入赤水河,成為赤水河源頭水之一,人們說“倒流河水三百里”即是如此由來,這樣的奇觀,天下少見。

有了這神奇的水,簸籮壩自然很美麗。這裡雖處深山中,但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瓜果飄香。春天,滿壩野花兒又鮮又豔,金黃的油菜花兒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壩的金子,望之不盡。莊稼由於土壤質肥,年年豐收,所以算得是風景絕美的一方寶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漢家人、苗家人、彝家人等,都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打扮著簸籮壩,簸籮壩也以豐厚的回報饋贈著勤勞的人們。

簸籮壩田園秀美,物產豐富,山中小路阡陌,山坡美麗多姿。清亮亮的小溪,猶如一幅長長的壯錦,鋪展在簸籮壩這片土地上。這裡原生態景觀比陶淵明筆下的 “世外桃花源”,也不會差的。只是因為她深藏烏蒙大山腹地,知曉人不多而巳。1935年2月,紅軍北上抗日四渡赤水時曾來過這裡,經這裡向雲南扎西威信集結,經這裡行軍到石廂子整休,黨中央在石廂子召開有名的“石廂子會議”,博古交權,記下了中國革命史上重大的一筆。簸籮壩留下了紅軍的傳說,簸籮壩留下了紅軍的征程和腳跡。這裡的黑泥、金泥都溫柔地託著過紅軍戰士的腳步,它為紅軍傷病員提供過療傷的溫馨場所,它與革命的紅軍結下了深深的情懷。

簸籮壩的山山水水多情多義,簸籮壩的鄉民勤勞樸實,簸籮壩的土地碩果累累。它因壩而秀,因水而興,灌溉出了“桃鮮李甜”,滋養出了“稻香薯美”,孕育出了核桃、栗子、甜柿、玉米、高粱等特色產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簸籮壩沒有辜負當初女媧娘娘造壩的美意,沒有辜負大禹治水的真情,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民族鄉民,勤勞治家,勤儉持家,勞動之風代代相傳。現在更趕上好年月,修通了公路,不用再為出壩而發愁,山裡山外的物品,半個小時可以從摩尼場直達簸籮壩,也可以從簸籮壩直達至摩尼場。來到這裡,儘可以飽覽四面高山下的簸籮壩秀色,儘可以獨享邊鄉福地的美味佳果。可以靜聽風吹玉米杆子嘩嘩作響,喜看稻穀豐收糧滿倉。腦海再中留下一幅幅“水清田美,山秀路平”的美畫圖,“安居樂業人歡暢”的美風景。

但是,那些年簸籮壩也曾經歷過一次大劫難。由於雨水多,山水爆發,淹沒了整個簸籮壩,是黨和政府及時組織搶險,疏通溪流,才讓簸籮壩又重新美麗起來。為防止災害再次發生,黨和政府花費了巨資,新修建了大函洞來出水,簸籮壩就再也不用愁山水淹沒莊稼土地,即使有再大的山水,簸籮壩也會安然無恙。這是黨的關懷,造福于山民的善舉,簸籮壩人說起它,都感謝黨恩惠澤了萬民。

美麗簸籮壩,富庶的家園,你雖遠離鬧市,遠離縣城,入山的路悠遠,出山的路漫長,但簸籮壩的路,伸向一個美好、神奇、值得一去的地方。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鐵路趣聞:國內最“有意思”的火車站,到站都沒人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