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喜歡有故事的地方。一旦有了故事,一個地方似乎就會一下子鮮活起來,讓人有數不盡的想象,藏不住的迷戀和演繹。
這句話我覺得特別適合那些歷史文化古鎮古村落。
如果一個村子,或者一個古鎮,或者一座古樓,沒有了人賦予它的意義,也就沒有了靈魂,就是一個框架而已。古人好恪物,意思也就是把人的意志賦在物品之上,讓它承載著自己的思想流傳下去,不至於和肉體一樣隨著生命的消逝而腐化掉。
所以當我看到南潯古鎮的那些明清古建築,聽到各種有關它們主人的故事和傳聞,我一下子就被它們給吸引了。歷史在這裡婆娑,留下斑駁的光影,光陰在這裡逗留,攢下很多的溫柔。
南潯古鎮古建築很多,能叫上名的大概有這麼一些:百間樓、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張石銘舊居、輯裡湖絲館、廣惠宮、劉氏梯號、求恕裡、絲業會館,張靜江故居等。個人認為,南潯古鎮百間樓、小蓮莊和嘉業堂藏書樓,還有張靜江故居和張石銘舊居最讓人難忘。
百間樓代表著官宦之家董家,小蓮莊和嘉業堂藏書樓,還有劉氏梯號則代表著劉家,而張靜江故居和張石銘舊居則代表著張家。
南潯古鎮的百間樓是去南潯比打卡的地方。如果你時間不夠,那到了南潯,打卡百間樓就夠了,這裡因為至今依然有居民居住,不需要買門票。
百間樓應該算是建築群,說是有一百間樓,一點也不誇張。這個名字還是有一個故事來源:據說當時明代隱退的董尚書孫子要娶富家女,沒想到女方父親茅坤對媒人說:“我女兒嬌生慣養,需有侍女隨從百名跟隨,若嫁到董家怕無法居住。”誰知這句玩笑開大了,董尚書哪裡示弱?反譏茅坤說:“那我再造一百樓屋,讓這百位侍從每人居住一間!” 果真,他還真把這樓建起來了,據說當時設計百間樓的就是徽派建築有名的設計師設計(那時候估計還稱為工匠)。
小蓮莊和嘉業堂藏書館是相連的,都是屬於劉氏家族的私家房產。小蓮莊是當時晚清時代“西象”之首劉墉的私家花園。這座園子1885年開始籌建,一直到1924年才完工。園內風景沒的說,但吸引我的是嘉業堂藏書館。這是劉墉之孫劉承幹所建的一座私家藏書館。這座藏書館在1924年藏書就多達20萬冊60萬卷。而且免費借閱。這裡的藏書從中國的儒釋道到西方的幾何原本再到歐洲的古蘭經等等經典,從官方經典到民間野史等等,反正應有盡有,以至於日本人侵華時候都一直都惦記著這個藏書館。不僅如此,劉承幹還幫當時很多的文人墨客印製圖書,據說魯迅很多書就是他免費印製的。
除了劉家,南潯的張家也是讓人敬佩的一個家族。在張靜江故居,這裡雖不如張家有氣魄,但也絕對是富貴之家。張靜江和張石銘的人生故事都非一般人能夠做到。
張石銘是南潯 “四象”之一張頌賢的孫子,晚清年間有名的絲綢生意人,也是一名非常有名的慈善家,樂善好施。而張石銘的同族堂兄弟張靜江則是孫中山先生的錢袋子,他曾經在一艘遊輪上邂逅了孫中山先生,結果一下子就被孫中山的思想和胸懷所折服,於是自此便開始資助孫中山,以後後來的蔣介石。他的捐助並不是零星半點,而是傾己所有。他曾一出手就5萬大洋,以至於自己家在法國的公司倒閉,他還抽空自己家底,不惜抵押房產,還向親友借款許以高息來資助孫中山北伐。
在張靜江的故居,玻璃櫃陳列最多的不是他的生平物件,而是許多借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