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是黃河支流也是渭河的支流,故事名曰滋水,灞河總長109公里,河流流域面積2581平方公里,灞河發源於秦嶺以北的藍田縣灞源鎮麻家坡以北。流經西安灞橋區、未央區,在高陵區匯入了渭河,春秋時秦穆公不斷向外擴張,稱霸西戎後改名霸水。
灞橋生態溼地公園
在城東西安世博園與灞橋街道東側有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公園,這裡風景優美設施齊全,非常適合散步與跑步,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好去處,這裡也是灞河流域西安城市段的一部分,提起灞河很多人會想起曾經的長安八景之一“灞柳風雪”,“灞柳風雪”是“關中八景”之一。在西安市的灞河附近最為著名。
秦漢時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橋,名曰“灞橋”,其位置在今灞橋鎮西北方向5 公里處的上橋梓口村以西,灞水兩岸多植柳樹,每年到春天,灞橋兩岸綠柳覆蔭,柳絮漫天,飄飄揚揚,恰似春日裡的一場雪,景況極美。古橋石路半傾欹,柳色青青近掃眉。淺水平沙深客恨,輕盈飛絮欲題詩。這首詩描寫的正是“灞柳風雪”的美景。
灞河是發源於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 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 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自古以來,灞水、灞橋、灞柳就與送別相關聯,唐時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的風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被喻為“關中八景”之一。
有水有橋,柳樹自然也不能少。《西安府志》中雲:“灞橋兩岸,築堤五里,栽柳萬株,遊人肩摩轂擊,為長安之壯觀。”每當春意盎然、春風撲面之際,柳絮漫天飛揚,煙霧濛濛,成了長安灞橋一大景緻。唐時在灞橋設有驛站,當時叫做“滋水驛”,也被稱作“灞亭”。古時人們多在此處迎賓送客,依依話別。灞河、灞橋、灞柳、灞亭,古往今來,竟讓無數人為之“傾倒”,生離死別,離愁別緒,詩情才氣,到了這個地方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現在在詩句裡的那些送別畫面已經看不到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出行和從遠方歸來的親人乘坐的是火車和飛機。昔日灞橋熱鬧的場景只能在每週一次的灞橋集市上才可以看到。而秦霸橋的橋墩已經儲存至今,就在今天灞橋街道灞河西安西岸三十中學對面。看到灞橋生態生態公園,感覺彷彿又回到了從前
灞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