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上個星期和爸媽一起去雁蕩山旅遊,我一路上都在和爸媽探討,為什麼要把一座山圈成一個個小景點,而且每一個景點都需要單獨收門票。

那些修葺完整的人造景點裡遊客熙熙攘攘,選擇纜車的遊客總是比願意親力親為爬山的人要多,最好玩的是那些有著原始風光不過需要幾個小時上山路景點,卻往往沒什麼遊客。難道大家選擇來爬山,不是為了融入大自然,體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嗎?

之前每年自己都往國外跑,因為總是看見電視上關於中國旅行社強逼遊客購物的新聞,所以總是對國內的旅遊環境心存芥蒂。

這次旅遊之後,我突然意識到,旅遊對多數中國人來說其實仍舊是一種稀缺品。稀缺的是人們休假的時間和慢下來的心態,於是旅遊變成了一種快餐式的消費。

太多人用力過猛,將行程排的滿滿當當,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走完了所有的景點,而不是那份旅遊的體驗。

01. 休假,仍然是個奢侈品

休假和旅遊的本質意義,就是在於和日常朝九晚五的工作狀態區分開來。但是我身邊的多數同事,包括我自己,都會在休假期間處理工作,生怕因為自己的耽擱影響到了進度。

我曾經在德國公司工作過,那些德國同事休假時甚至連手機都是關機狀態,無論有多麼火急火燎的事情,他們照樣可以放下去享受假期,而公司也不會因此而責怪他。

對大多數人來說,休假卻不斷的被打破,又如何能夠全情投入?

國內的假期也比國外少很多,於是大家只能集中於小長假拼假出去旅遊。所有景點都爆滿,人推著人往前走,明明知道會人山人海,可是每年還是樂此不疲的去湊熱鬧。可見大家對休假的安排是多麼不自由。

02.旅遊,變成了快餐式消費

現在的年輕人出國的機會多了,但是上一輩的父母,由於語言不通,於是選擇跟隨旅行社看似是最好的結果。

我常常看到10日5國遊的宣傳海報,這樣的行程安排,每個景點甚至每個國家都只能是走馬觀花式的。沒有時間想要去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能有的只是停車的片刻之間,還要用最快的速度多拍些照片。

旅行社一直在趕行程,每個景點都有固定遊玩的時間,遊客也只能用打卡的心態,完成旅遊似乎比見聞和經歷更加重要。

看似旅遊業這十幾年在中國發展的非常好,但是國人還是缺少了一顆慢下來的心。

另外,國外收門票的景點非常少。當年帶爸媽遊整個英國,全程只買過一張門票,不管是博物館,藝術館,教堂,公園等,全部是免費開放的; 而國內則不同,只要是能夠圈起來的地方,都會有售票亭。

這次去的雁蕩山就很典型,有一段上到登山口的路,建了一趟單程3分鐘的纜車,而且這段路只有一輛2小時一班的公車,於是大多數遊客只能選擇纜車或者私家車上山。 這些景點變成了當地人盈利的工具,景點充斥著濃濃的商業氣息。

03. 旅行的意義

這種美和法國散發出來的浪漫和藝術氣息融合在一起,變成了法國街頭獨特的文化符號。

這和法國這個城市遍地都是免費的藝術館和博物館有很大的影響,當地人的品味被各種藝術品滋養著,他們可以慢悠悠的去欣賞藝術,畫作,甚至是街頭藝術。

還有大批揹著單反出去旅遊的’外行’攝影者,有愛好當然很好,但是大多數人見到的所有美景第一反應都是拿起相機,而不是用心去欣賞。

我走過十幾個國家,旅行中印象最美的幾個瞬間,反而是我無法用相機捕捉到的美景,比如說撒哈拉沙漠的繁星,海底的珊瑚和魚群。我可以用心去感受和欣賞,和它們融為一體。

《遊客的凝視》書中有一個觀點說,每個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旅行符合來吸引遊客,可以通過畫冊,電視,旅遊攻略等,把一座城市濃縮成幾個必須要去的景點,還會在城市裡提供去這些景點的指示牌。所以你對一個城市的期待其實早就被計劃好了。

要是想發現城市獨特的一面,何不嘗試從規劃中跳脫出來,只是漫步街頭,暢遊博物館,和當地人聊聊天,悠閒的坐在街頭咖啡廳,讀一讀當地的歷史故事。

那些景點的名字很快就會被你淡忘,旅途中你最願意分享的一定是那些特別的經歷和發現,而不是流水賬似的和朋友敘述行程。

現在網上提供了很多景點打卡的拍照攻略,這些文章的搜尋量遠遠大於去了解當地的歷史。

比如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你應該買的是一本關於西班牙歷史和文化的書,甚至你應該了解一下高迪,或者歐洲的藝術史。但是點選率最高的卻是巴塞羅那拍照攻略。

《尋找如畫美》這本書告訴我們,親眼看還不夠,你必須像18世紀的英國人一樣,會觀察,會描述,會感動。一個旅行者必須是有文化的,否則,就只是一個遊客。

所以,我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旅行者,而不是走馬觀花的遊客。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賓夕法尼亞 | 歷史之光田園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