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穿越時空,感受加勒比海畔復古的狂野,或是再簡單粗暴些,就想感受經濟落後帶來的種種不便,哈瓦那(La Havana)倒是不錯的選擇。作為古巴的首都,這座城市讓我大開眼界,當我到達這裡的那一刻,被眼前的景象嚇到了,它不同於其他城市那般繁華,到處都是殖民痕跡,彷彿時間停留在上個世紀。
來到哈瓦那,不得不說說它的歷史。15世紀末,哥倫布為了實現他偉大的航海夢,開闢了橫跨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線,他從西班牙出發,經過巴哈馬群島之後登陸古巴。16世紀初,西班牙人在此建立殖民地,將其作為連通南北美洲的港口。哈瓦那成為一座小有名氣的城市,許多著名建築都出自那段時期。後來,美國人趕走了西班牙殖民者,這裡便成為美國人自由出入的後花園。1959年,古巴脫離美國掌控,隨之而來的是長達半個世紀的經濟制裁。
哈瓦那的舊城滿是西班牙殖民風格,露天廣場、彩色的老建築、狹窄的小巷,行走間如穿梭在歐洲的古城。殖民風格、新古典主義、巴洛克等風格均匯聚在此。當然,這些華麗的建築都在城市中心,稍往偏僻的街道上走,你就會發現許多問題。有些巷子無力維護,破敗異常,汙水漫流、臭氣熏天,尾氣黑煙亂竄。不知道別人眼中“美麗的哈瓦那”是怎麼描述出來的。
古巴實行兩套貨幣系統,分別是可兌換比索(CUC)和古巴比索(CUP),可兌換比索類似外匯券,是給外國遊客用的,1美元等於1CUC,古巴比索是古巴本國人通用的,1美元等於26CUP。外國遊客只能用CUN,外加上10%的兌換手續費,如果花不完再兌換成美元還要收取20%的手續費,你更不用妄想兌換古巴比索能貪個小便宜,大多數地方是花不出去的,一些小攤位可以嘗試一下。
本以為與世隔絕的古巴人很淳樸,結果令我大失所望,他們宰起外國人絕不含糊。很多哈瓦那人彷彿鑽進了錢眼,坐地抬價、睜眼說瞎話是常事兒。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租的車被人扎胎,當地人帶著我們到幾公里遠的地方補胎,最後竟然要了80美元的打車費,價格不合理也沒地方投訴,人心向錢已經到了無恥的地步。古巴人說西班牙語,英語最不受待見,溝通起來相當不便。
因美國對古巴實行收緊的經濟制裁,這裡物資極為短缺,連瓶裝水都很難買到,更別提牛奶和飲料了。到哈瓦那的第二天,我去逛了當地比較大的超市,裡面的貨品不全,有些貨架上都是空空的,轉了好幾圈也沒看見多少人。突然覺得沒有大爺大媽和我搶打折商品還不習慣呢!
在這裡你無論做什麼都得排隊,並非因為秩序,而是物資匱乏、效率低下。換匯排了90分鐘,買上網絡卡排了40分鐘,買車票都排了45分鐘,連進商店也得排隊!在哈瓦那的這幾天,急脾氣的人已經磨得沒有稜角了,有時因一天能辦成幾件事而竊竊自喜,還有莫名其妙的幸福感。
2015年前,古巴是用不了推特、face book的,只有自己發明的RedSocial,那之後古巴解禁,但網路幾近沒有。想上網得找到固定的地方,然後就反覆登反覆登才能上去,再然後30分鐘就過去了。
你眼中浪漫的老爺車是古巴人和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當年在這裡投資的美國人被沒收財產,許多車一直用到今天,屁股冒著黑煙,滿大街都是濃重、嗆人的尾氣味兒。對於缺食少水的古巴,你想買個口罩也是買不到的,大多美國商品和品牌都進不來。
當然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而已,善良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願意為你指路,他們對你微笑,他們正努力尋求改變。
在貿易禁運的背景下,哈瓦那建起了許多高樓大廈,熱愛生活的人們在海濱大道上享受午後的寧靜;分割新城與舊城的PRADO大道仍是時尚的標籤,繽紛的色彩演繹繁華舊夢。或許是不久的將來,再無慵懶的人們,再無看著你發呆的孩子,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
1 #
-
2 #
中國的小商品進不去嗎?
-
3 #
美國製裁造成貧窮,貧窮改變人性
-
4 #
既然這樣,為啥要去?
-
5 #
我們為啥不加強與古巴的關係,也去加勒比海美國家門口溜達溜達呢
卡斯特羅統治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