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三清殿,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梅園東路391號,該殿宋代稱天慶觀,元明易名為玄妙觀,清避康熙皇帝玄燁諱而改為元妙觀。嘉慶二年(1797)翁廷璋重修東嶽殿(包括中殿、拜亭、兩廡和山門);清咸豐年間(1851~1861)又一次重修福神殿;清光緒年間(1875-1908)興化府同知楊萬清又一次大修了三清殿;民國後除了重建九御殿外,元妙觀其他建築先後遭受破壞;莆田三清殿是福建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築,被專家譽為江南古建奇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妙觀坐北朝南,現存山門和三清殿均為宋代所建,其旁還有清代建造的東嶽殿、五帝廟、西嶽殿、五顯廟和文昌三代祠等。三清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頂,使用20根石柱承託抬樑式木構架。柱頭略有卷殺,柱礎為覆盆蓮花式。柱頭鋪作為七鋪作雙杪雙下昂重栱偷心造,補間鋪作前後簷各一朵。兩柱間施闌額,不用普拍枋。當心間脊榑題記有“唐貞觀敕建,在宋大中祥符八年重修,明崇禎十三年歲次庚辰募緣修建”字樣。三清殿東側還有宋徽宗御書《神霄玉清萬壽宮碑》等碑刻。

木構殿堂建築,建築總面積583.52平方米,面闊5間,進深4間,柱網由內外柱組成,石柱粗獷(周長1.73米),柱頭上下微作卷殺。結構以列柱上的闌額構成柱架,柱上用拱,明乳袱,明袱和柱枋等將柱架緊密連繫起來,主斗拱作五鋪作、鬥底皿形;柱頭華拱單挑,呈三抄三下昂,全用偷心造,其中第3對石柱較高,略呈下粗上細,柱礎蓮花覆盆式;補間鋪作前後簷各一朵,面闊間距重心間為5.1米,兩進各依4.8~4.1米遞減,進深依次為2.9米,4.3米,5.1米和3.5米,平面略呈方形,尺度比例適宜。

正殿東邊為東嶽殿,面闊3間,進深3間,內柱為半浮雕盤龍石柱,皆不置柱礎,前為拜亭、三門,以兩廊連結成整體格局,正殿後並列後殿和偏殿。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建於民國,裡面有800多年曆史的古城牆,中山的這座公園你去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