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廟,是個免費景區,卻護衛森嚴,每個人進門之前都要接受安檢,裡面到底藏了什麼珍貴的東西?
前段時間,黃小黃慕名來到西安城東才開放不久的東嶽廟,這裡進門只需要用身份證領取一張免費門票就可,但進門時卻發現大門處放了一臺安檢機,還有一道安檢門,一個全身制服的保安人員站在門口監督進門遊客過安檢。
東嶽廟到底是個什麼廟,管理這麼嚴格呢?
在大門右側有一塊文物保護碑的牌子,上面寫著“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陝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公佈,西安市人民政府2018年3月28日立”。
在文保碑的背面一般都有介紹,黃小黃繞到背後,從碑文中了解到東嶽廟為明清時期西安府城的著名道觀,是為祭祀五嶽之首的東嶽“岱宗”而修建的,始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明清時多次修葺、擴建。
原廟有華表、山門、會堂、牌坊和三教宮,現在只儲存下來大殿、二殿和臺閣等古建築,大門和側面的廊房等都是後來新建的。
即使是古建,那也不至於戒備這麼森嚴吧!從碑文裡,黃小黃又得知東嶽廟藏了“珍寶”,那就是“清代壁畫”。在東嶽廟的大殿和二殿的殿內牆壁上,儲存著陝西現存單體面積最大的古代宮觀壁畫,藝術水平和研究價值很高,也許就是為了保護古建築和壁畫,東嶽廟才設了安檢機吧!
我們都知道,為了保護古代壁畫,很多有壁畫的景區都禁止拍照,東嶽廟也是這樣,進門之前,安保人員專門叮囑我:“大殿裡面不能拍照,其他區域可以隨便拍。”
這就是大殿
走進東嶽廟後,發現這裡十分空曠,大殿、二殿和三殿排成一條直線立在院子中軸線上,一眼看上去不太起眼。但當我走近離大門最近的大殿時,越是靠近,越發覺得它的高大——剛才只不過是因為庭院太空闊了才顯得殿堂低矮啊。
站在大殿下方,打量著這座古建,雖然我什麼都不懂,也被它古樸沉穩的氣派感染到了。首先看到的是環繞大殿的柱子,一共有24根,十分粗壯,穩穩地支撐著上面看起來很沉重的房樑、斗拱和屋頂。
屋頂原本是一座古建最華麗的地方,現在卻因為在漫長歲月裡剝落了油彩,暴露出原木的顏色,又因年深日久染上了暗淡陳舊,顯得更加古老又結實,很有力量感。
沒帶相機,手機拍的不清晰
殿前還掛著三塊牌匾,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斑斑駁駁,模糊不清,仔細辨認正中的一塊,上面寫著“帝出乎震”。這是《周易》裡面的語句,意思大概為“太陽在東方升起”,剛好和“東嶽帝君”是呼應的。
剋制住激動的心情,終於跨進殿內——非常高大的殿宇,裡面空空如也,沒有雕像,也沒有遊人,只有滿壁的畫。抬頭,木頭房樑是彩色的畫。環顧四周,牆壁上能畫畫的地方全是飄逸的線條和若有若無的色彩。
殿裡光線幽暗,近視眼沒戴眼鏡很吃虧,好在景區布了個“金壁輝彩”的展覽,在地面上環繞著三面牆壁對壁畫內容進行了介紹,還截取了一些壁畫的畫面:人物、山水、花卉、亭臺樓閣,美麗的女子、儒雅的藥師、可愛的孩子……
門票上就是壁畫的畫面,選的圖沒有看到的精彩
雖然畫的是宗教裡的“司職圖”,比如“陳狀司”、“鬼魅司”、“還魂司”、“勾願司”、“財帛司”之類的,但是畫面生動極了,有古代“文人畫”的感覺。
大殿裡面沒有人看管,不過有監控攝像。雖然看到美好的東西,很想舉起手機拍下來,但最後還是剋制住自己了!想看了再來看就是,反正就在城裡,門票還免費。
大殿外面,和人對比可以看出它的高大
從大殿出來,又去轉了“二殿”,這是寢殿,原本供奉東嶽大帝夫人淑明皇后。殿裡也有壁畫,殘存100平方米,現在因為在修復,沒有開放。
二殿
二殿的後面有一個小小的高臺,上面有座比大殿和二殿小得多的殿宇,這就是“三殿”。
左為三殿,又叫父母殿,遠處能看到城牆和牆外的高樓
三殿正面照
原本供奉的是東嶽大帝的父母,現在殿裡沒有神像了,布了一個小小的書畫展,畫作的作者大多是清代至民國年間的人物,有清末民初的海派畫家金夢石、民國畫家吳待秋等。
這幅畫好玩,拍了一張
因為東嶽廟現在是“西安市民俗博物館”所在地,在大殿和二殿一側的廊廳裡,還布了“荷包”展,裡面除了展出各種各樣的老荷包,還把荷包的起源、發展、寓意、刺繡的技法等工藝都介紹得很詳細,雖然布展方式有點呆板,但靜下心來看還是能收穫很多知識的。
一個想“跑路”的荷包
露天還有很多石雕
拴馬樁和石雕
東嶽廟具體位置在西安城牆的東門裡,27、43、45、47、102、203、252、604、612、8、37、182、300、602、622等十幾趟公交線路可以直達,坐到“東門裡”公交站下車,再走兩三分鐘就到了。
-
1 #
-
2 #
去過了,蠻不錯的!
-
3 #
是“政和”6年吧。
-
4 #
以前是昌仁裡小學;借廟辦學,歷史悠久
-
5 #
這麼詳細 服了服了
豈止小小東嶽廟、你可知道東嶽廟原來的規模嗎???南到東大街、包括現時的美博城都屬於東嶽廟的、只可惜勢單力薄、僅留現在的東嶽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