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石渠縣位於四川省西北角,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北面。地處巴顏喀拉山腳下,是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一部分。

在石渠,與巴格嘛呢牆齊名的,還有鬆格嘛呢城。它是格薩爾王領地上保留至今的遺蹟之一,也是藏區歷史最大的嘛呢石經城之一。

當年,為了替戰死疆場的士兵超度亡靈,格薩爾王的將士們在此堆起了一個嘛呢堆。後來老百姓為了緬懷格薩爾王的功績,紛紛前來朝覲,也帶來了一片片嘛呢石,使石經堆越壘越高,越壘越大,最終變成了嘛呢方城。

從縣城出發到鬆格瑪尼的路很長一段任何地圖都沒表示,路上幾乎也沒有來往的車輛。主要都是憑藉著感覺在走,只能見到人就問,而這裡的藏民基本不會漢語。

但在這樣的路上開車心情無比舒暢。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扎溪卡草原,在我們關於大草原的記憶中,耳熟能詳的有內蒙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新疆的那拉提大草原,石渠也有一個大草原,就是康巴最寬闊的扎溪卡大草原。

那氣勢磅礴的美,質樸、純淨、蒼茫與曠遠,有一種大美不言的深沉韻味。與四川大名鼎鼎的若爾蓋草原相比,扎溪卡缺少的是名氣,但它比若爾蓋草原更為遼闊,也更為原生態。

這裡牧草豐美、Sunny充沛,滋養著18個逐草而居的遊牧群體,因而有著"太陽部落"之稱。這裡不愧被稱作太陽部落,天空藍得透明、雲彩白得晶瑩。每年春季,扎溪卡草原青翠如玉,星星點點的野花像是一些恰到好處的點睛之筆,搖動在草原上。

正當在拍照的時候身後傳來一陣摩托車的突突聲,趕緊攔下來確定我們走的路線是否正確。騎摩托的兩個喇嘛並不會漢語,好在鬆格瑪尼是音譯的,在一陣比劃後我們終於確定了正確的方向。

如果說巴格瑪尼牆讓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那麼當鬆格瑪尼石經城出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令人驚歎。

哪怕見過最高大的瑪尼堆,你也很難想象,這世上居然有—座由瑪尼石堆壘而成的石頭城。這座石頭城就是鬆格瑪尼石經城,它是扎溪卡草原上最能震撼心靈的事物。

鬆格嘛呢石經城位於距石渠縣城東北約80公里處的阿日扎鄉境內,城坐落在兩山對峙的寬谷之間,背靠一座淺丘,前面是一片地勢開闊的草原,再遠處是一座平緩、渾圓的山丘。

遠遠望去,鬆格瑪尼城既像一座古老的城堡,也像一座莊嚴的寺廟。石經城的方位坐北朝南,整座城呈一長方形。它高約十來米,長寬各有百米以上。

四圍的城牆上,不時有一個往裡面凹進去的“視窗”,是用來擺放神像的地方。這些神像中,既有格薩爾王,也有傳說中輔佐格薩爾王南征北戰的嶺國三十將,以及美麗優雅的王妃們。

我曾在別人的照片中欣賞過,也曾在有關旅遊資料上看到過,但此時此刻,我完全找不到它舊日的模樣,至少,好像矮了好多。但當圍上來幾個藏家小孩,隨之更多的青年男女甚至上年紀的人也前來湊熱鬧時,我從與他們難以溝通的語句間得到證實,我的懷疑原來是多餘的。

視野所及都是—道接—道的瑪尼牆,狹窄的通道則是這座奇特城市的街道,這些伸過來繞過去的街道好像一條條進入時光深處的線索,它一頭牽挽了現實,一頭引向塵封的過去。

據說鬆格瑪尼石經城由於不斷增加的瑪尼石的重量而下沉。當時高約10米、長百米,由於石頭壘得太久、太高,地面因不堪重負而下沉。據考證說,地面上有多高,陷入地下的就有多深。畢竟建築學上對此現象也難以解釋。

石頭城堆裡沒有任何支撐,也沒有使用任何泥土進行粘合,完全是一塊塊石頭隨意堆砌而成。人可以走在方堆上面,也可以沿著一條窄得像密道般的巷子走到裡面。裡面是空的,長滿了花草,煞是茂盛,石塊上的文字都已模糊不清,那是風吹雨打的結果。

鬆格嘛呢石經城是一座“活”著的城,自它存在以來其建造就從未停止過,每年都有無數新的嘛呢石刻不斷往上壘砌,它不斷壘砌但又永遠“長”不高的事實,表明這座石經城已有較為久遠的歷史。

鬆格嘛呢石經城是目前整個青藏高原藏區所見惟一和最大的嘛呢石經城,至少目前我還尚未見到一座像鬆格嘛呢石經城這樣完全用嘛呢石刻壘砌起來且達到如此規模的城。所以鬆格嘛呢石經城可以說是青藏高原嘛呢石刻文化的一個頂峰和極致,是一個舉世無雙的文化奇觀。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光霧山大壩紅葉----秀麗的色彩(天然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