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初聽“雪山寺”這個名字,神祕感油然而生。在很少見到雪的贛南,任何和雪有關的名字,都能增加我無限的嚮往。七月酷暑,我對幾位文友說:“咱們去看雪山吧?”雪山?沒有人發覺我的邀請裡少了一個字。

車子出城如飛馳的葉子,輕快地在323國道上穿行,瞬間把城市拋在了身後。抵達於都縣黃麟鄉時,彎道似乎多了起來。我們密切地注意著路邊的指示牌,生怕錯過了雪山寺的指引。

在下堡小學附近,路邊的山勢明顯陡峭起來,抬頭一看,一條岔路延伸到大路邊上,路標上寫著“雪山寺”。車子開始爬山,而便道蜿蜒盤旋的似乎沒有盡頭。

行進一段路後,感覺到了一個高度,大家紛紛要求停車。下車後舉目四野,田園村莊一覽無遺,在兩座山中間的峽谷裡鑲嵌著一大片池塘。水質清幽碧綠,彷彿是大山長著的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大家紛紛調整角度把景色框進鏡頭。

車子再次啟動後,山路越來越陡峭,許多地方几乎垂直到80度。真怕一剎車,車子會倒退著下來。

幸好大約半個小時後,終於到達了半山腰,眼前的風景色豁然開朗。朝對面看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竹林,鬱鬱蔥蔥,引得我連連驚呼。我們尋找的雪山寺正在竹林後面半抱琵琶半遮面,紅黃色的飛簷翹角從竹林裡露出來。

雪山寺又名雪山庵,其座落的位置叫駝背嶂,而駝背嶂又名雪山。從前這座海拔近千米的山,山頂上積雪常年不化,被人稱之為雪山,雪山寺應山而名,從修建到現在已經有了400多年。

在雪山寺右邊鈄坡上長著一顆巨大的琴樹,學名拐棗樹。這棵樹目測直徑大約有兩尺多,這麼大的拐棗樹,別說在贛南,就算在我老家陝南也很少見。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黃麟鄉有個農夫一個人上山砍柴,長年累月的在山中勞作,難免孤單落寞。突然有一天,他發現山坡上那棵琴樹下面出現了一個人。他想快速走過去,和這個人打個招呼聊聊天。沒想到這個人在這棵樹下轉了一圈,瞬間消失了。他感到既驚訝又害怕,連忙跑回家把這個事講給村裡人聽。沒想到其他人也說遇見過這樣奇怪的事。難道是神仙下凡?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認為雪山是一個風水寶地。

明末清初有一個叫文元的和尚遊歷至此,聽了村民口中傳說的故事,決定親自到雪山去看看。

只見山高林密,綠蔭重重,特別是在那個山坳裡,居然長著大片的翠竹。而且在翠竹的邊上發現了傳說中的那棵琴。

他決定在這裡修建寺廟,然而財力有限,只搭了一個茅草菴取名雪山庵。

幾百年來經過風雲變遷,現在的雪山寺除了主寺,在不遠的地方還建了一棟供香客住宿的非常氣派的大樓。

風從山谷裡傳上來,穿越竹林,搖動竹竿,竹子們一起輕舞,彷彿彈奏著一首曲古琴,沙沙聲不絕入耳。雪山寺右下側有一條小溪蜿蜒而下,這水在接近地面近一米的位置被破開的半片竹子牽引,涓涓細流從竹子中流出,水質清澈無比,捧一捧水一飲而盡,竟甘甜可口。而在雪山寺正前面,一大塊土地上碧草茵茵,幾頭牛正在草地上悠閒地吃草。

雪山寺高高的門樓上方,懸掛著一塊巨大的牌匾,上書“雪山寺”。推開“咿呀”的寺院門,頃刻間讓我想到一首詩的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一座靜臥在深山中的寺院,幾百年來,有多少香客慕名至此,用寺院的清淨沐浴,把人世的紛擾漂洗。風雪中,每一個走進寺院的人都是歸來者。

寺院內奇花異草無數,叫人驚詫的是,寺院外明明驕陽似火,酷熱難耐。一旦走進寺院,卻清涼無比。喝著主持端來的山茶水,聽著山風穿過寺門,頓感世間紛擾、煩惱正在遠離,一時間竟痴了。

大家誰也不說話,半閉著眼,享受著清風享受著寧靜,有了一種逃離紅塵俗世的潔淨。

站在寺外抬眼看,寺後林深不知處,寺前幽谷翠竹,頭頂是藍的發亮的天,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真的有點樂不思蜀了。

聽朋友說每年來雪山寺休養的香客不計其數,除了享受寺廟的清淨,更是為了洗去一身的疲憊,尋找內心的清涼。

夕陽西下,我們在戀戀不捨中返回,帶不走的雪寺院的清涼,成了一種召喚。或許某年某月某日,真可以在那裡住下來,聽風聽雨,沐雪去俗。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三亞體育旅遊嘉年華閉幕式,徒步穿越有美景,助力環保志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