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拉回到今夏,我在吐魯番。有誰沒聽說過吐魯番呢?吐魯番是名副其實的“火都”,每天的溫度都有40度左右,怎麼形容呢?白天街上的人都很少,出門一分鐘,後背就有那種灼傷感。想象下這種溫度下的旅遊是個啥滋味?
本來想要自己坐公交走景點的,可在街上走了一會兒,就熱得受不了了。趕緊攔了一輛計程車,讓計程車師傅帶著我們玩。吐魯番的計程車師傅顯然訓練有素,笑著拿出一個吐魯番旅遊路線圖,不同線路的包車價格不同。我們確定了蘇公塔、坎兒井樂園和葡萄溝景區,包車價240元。順便說一下,除了坎兒井樂園,吐魯番還有坎兒井民俗園和沙漠植物園有坎兒井的參觀內容,還是建議去我去的這裡。
本文介紹一下吐魯番坎兒井樂園。坎兒井樂園建於1992年。坎兒井樂園位於吐魯番市亞爾鄉二村,離312國道僅一公里,離吐魯番市區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坎兒井樂園內有三條坎兒井,主要參觀的坎兒井暗渠選擇在最具典型的、有800年曆史的米依木·阿吉坎兒井的下游部分,遊客在十幾米地下的、絕對安全的100米參觀通道內領略坎兒井暗渠和豎井的原貌。在這裡買了兩瓶水,是我喝過的最貴的礦泉水。
一進門,遊客們就爭相在這裡拍照留念,這就是坎兒井,水太清了。英坎兒井位於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亞爾村,開挖時間約在1700年,總長度3000米,豎井總數110眼,首部井深63米,流量是每秒48升。
這裡有個大大的水壺,它叫做阿普圖瓦,也就是洗手壺。阿普圖瓦是維吾爾族人用於洗手的壺,此阿普圖瓦是用100公斤黃銅手工製作,高達4米,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阿普圖瓦。
坎兒井樂園裡的葡萄架長廊,是不是很震撼?其實在吐魯番,幾乎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葡萄架,有點審美疲勞了。特別推薦大家去吐魯番的高昌路的葡萄公園,那裡有原汁原味歡樂的麥西萊普,還有葡萄架下的美食。
這裡是坎兒井博物館。不知道是不是被熱昏了,我又一次在景區裡走了逆行的路線,正確的路線是先參觀博物館,了解相關知識後,再去地下的坎兒井實地參觀。好在是自己慢慢玩,沿著正確的線路再玩一遍就是了。
博物館以圖片、動態模型、陳列文物等通俗的方式展現了坎兒井的結構、分佈、功能、歷史演變等內容,為遊客能夠大體了解坎兒井提供了一個較為簡便的途徑。說實話,至此,還是對坎兒井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在這裡,我們遇見了最“糾結”的博物館講解員。遊客大多是團隊遊,由自己的帶領參觀講解。其實,博物館裡有免費的講解員為散客們講解,大家都不知道,會下意識地認為講解收費。這位身穿艾德萊絲綢連衣裙的講解員有些“孤單”,在一旁喃喃自語,我好奇地上前仔細聽了一下,好像是在說,“有沒有人要聽免費的講解嗎?”,確認後我趕緊報名,順便大聲招呼館裡的其他遊人,很快,十幾位散客聚集過來,我們的講解之旅開啟了。
事實證明,聽講解又多麼重要,幾分鐘的講解,讓我茅塞頓開,謝謝這位有些“委屈”的美麗的少數民族講解員。新疆坎兒井至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它與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坎兒井在歷史上分佈在吐魯番、哈密、昌吉、和田、阿圖什、庫車、烏魯木齊等地,主要分佈在吐魯番和哈密。
這個十幾米的巨型縱坡面動態模型,將坎兒井的構造和坎兒井施工全貌清晰地展現出來。坎兒井由暗渠、豎井、明渠、澇壩(蓄水池)等四個部分組成,把淺層地下水不用任何動力,巧妙地利用地形坡度和水的重力引出地面,並且成功地避免了強烈的蒸發。
暗渠一般高度為1.5米至1.7米,寬度為0.6至0.7米,總長5公里左右,最長的可達到20公里。全新疆坎兒井最多時達到1784條,暗渠總長度為5272公里,豎井總數為172367眼,年出水量為8.58億立方米。目前全疆有水坎兒井只剩下614條,年出水量僅剩3.01億立方米,其中,吐魯番地區有水坎兒井404條,年出水量2.31億立方米,在一些鄉村仍然是灌溉、飲水和維持生態的主要水源。
坎兒井斷面小,施工條件差,勞動強度大,缺乏安全保障,工程量浩大,不愧是勞動人民智慧與血汗的結晶。坎兒井在吐魯番和哈密寫下了人類與乾旱作鬥爭、同時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不朽篇章。
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地形坡度,不用任何動力將地下水引出地面灌溉農田、維繫生命、孕育綠洲和綠洲文明。坎兒井是吐魯番人民的“母親河”,“生命之泉”。
在參觀博物館的尾聲,要直接下到地下10米深的坎兒井暗渠,坎兒井景區最驚豔的部分即將開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