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導遊,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旅行團裡那個帶隊、揮著小旗子的工作人員。這個人負責景點介紹,安排整個團旅行期間的飲食起居,就像一位大管家對旅行團的旅遊品質負責。
那麼,好的導遊和差的導遊區別究竟有多大?如果你比較幸運,遇到了位好導遊,那麼整個旅行過程中一定是歡聲笑語。
團隊氣氛融合不說,到過的景點哪怕幾年之後再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不僅增長知識,還能愉悅心情。
萬一運氣不好,碰到一個黑心導遊,那真叫“花錢買罪受”。景點走馬觀花不說,一有空就帶大家去購物點購物。
如果買得少還要看他們的臉色,一路上要挾辱罵。恐怕那個時候,你每天都恨不得想快點結束這樣糟心的旅行。
可別以為黑心導遊離我們很遠,大家要是留意前段時間在網站上爆火的雪鄉黑導遊宰客新聞,看看遊客視訊中導遊那副凶神惡煞的嘴臉,你就知道,導遊的好壞對於遊客來說有多麼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成為一個好導遊的基本要素是什麼?或者我們在挑選導遊的時候,重點應該看哪幾方面的特點呢?
根據我自己跟團遊的經驗,我總結出以下三大要素。
首先,知識淵博。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導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文化,歷史、景點等應當有充足的知識儲備。
可能有朋友會說,導遊都是通過國家考核,持證上崗的專業人才,景點介紹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但是別忘了,考試也分高分和低分,及格和優秀。同樣坐教室裡,有些學生就能考高分,有些只是勉強及格。
況且介紹景點的時候,好的導遊不僅只介紹建築本身,有時還會聯絡到歷史人物和相關重大事件。
這樣聽眾既容易理解,又方便記憶,遊客一般也比較追捧這樣博古通今、又能融會貫通的導遊。
其次,表達準確。我曾經遇到過一位導遊,帶我們去博物館參觀時,每到一個展品前,她就能熟練地背出與展品相關的歷史知識和背景介紹,一看就是經過專業培訓。
不過有時候她說完,爸爸會問我她說的某些內容是什麼意思。有些我聽明白了可以幫忙解釋,有些我自己也不太懂,只好抽空再問她,或者事後百度自己查。
要知道遊客和導遊的專業程度不一樣,遊客和遊客之間的年齡差異、文化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就會導致導遊說完,有些遊客跟得上,有些遊客跟不上。
尤其是在介紹出土文物的時候,如果用的都是非常書面課本上用的語言文字,既深奧又拗口不說,老百姓接受起來也比較困難。
能夠把複雜、難講的概念和觀點用簡單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其實非常考驗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說到一件物品歷史悠久,可以說這個東西比秦始皇的爺爺年紀還大。再比如說某個景點的面積廣,就可以說這裡相當於10個足球場大小。這樣介紹,是不是聽起來形象很多?
導遊的能力不僅僅取決於他知道多少,更是考驗他能把多少自己知道的知識教會給大家。
最後,熱心貼心。我們在土耳其的時候,碰到一位土耳其導遊。雖然他的中文不是特別流利,但每次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總是熱心相助。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他也會善意提醒。
比如,團裡有些朋友沒有換外幣,他會幫忙推薦並陪同去匯率比較好的兌換點。他晚上吃夜宵時,會問大家要不要一起去,因為當地人知道哪家店好吃又便宜。看到大家想要買點當地特產,他主動跑在前面和店家討價還價。
一來二去,幾天下來團友們從一開始抱怨導遊中文講得不流利,到覺得有個當地導遊其實也挺好的,最後分別的時候大家紛紛合影並留下聯絡方式。你看,這就是好導遊的魅力和能力。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做導遊不難,但想要做個好導遊背後可要花不少功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