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自然、人文美景,深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為人知。一經發現就驚豔全球,被福斯所向往,下面,小編就總結以下5個發現即火遍全球的景區供大家參考,其中兩個在中國。
NO.1馬丘比丘
在1911年一經發現即驚豔全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馬丘比丘的出現,改變了美洲缺失古文明的印象,隨著人們踏足這片神祕的城市,一段古老、珍貴的文明也重見天日。 強盛一時的印加帝國消失了,從這些尚存的遺蹟猶能探究出當時在天文、地理、農業、工業上的進步與建樹,但很多東西已經隨之變得不可考,不得不讓人覺得遺憾。幸好還有馬丘比丘,使這段傳奇文明為人所知。然而馬丘比丘的用途,至今依然是難解的謎團。
馬丘比丘
NO.2埃及金字塔
1839年,一名英國探險家首次開啟這座金字塔,在墓室中發現一具花崗岩石棺及法老木乃伊。1993年初,考古學家在吉薩省的金字塔區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古墓群,裡面共有160多個古墓,墓裡的象形文字記錄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墓壁上有繪畫,生動地展現了金字塔修建時的情況。這群古墓造型多樣,用料不一。有的墓如金字塔形狀,有的呈圓形拱狀,有的是長方形平頂斜坡式造型。用料主要有3種:土磚、玄武岩和花崗石。為了進一步研究新發現的古墓,埃及文化部成立了一個科研小組,有關金字塔建造者之謎將會進一步被揭開。1996年7月,埃及又決定開放位於開羅以南約35公里的達舒爾的4座金字塔。
NO.3秦兵馬俑
1974年春,當地群眾在打井時挖出大型陶俑。經考古工作者鑽探試掘,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陶俑坑,並定名為一號兵馬俑坑。以後又相繼發現了二號、三號兵馬俑坑。一號兵馬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約14.260平方米。坑的東部為一條南北長60米、東西寬3.45米的長廊,裡面站著三排陶俑,每排68個,組成一個橫隊。橫隊後面夯築隔牆十堵,將坑分為東西向的十一個過洞。南、北兩個過洞較窄,各站兩排俑。中間九個過洞裡各站四排俑,均為面向東的縱隊。陶俑按服裝不同可分為鎧甲俑和戰袍俑。陶俑中間有木質戰車(已朽),每乘戰車前有四匹戰馬,車後並排站三個鎧甲俑,他們是車上的甲首、參乘和馭者。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執戈、矛、劍、吳鉤、弓、戟等兵器。陶馬高1.5米,長2米。幾年來,一號坑已挖掘了五個探方,面積約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馬32匹、戰車8乘、鼓3面。根據排列密度推算,一號坑全部挖掘後可出土陶俑、陶馬6.000餘件。二號兵馬俑坑在一號坑東部以北約20米處,平面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為124米,南北最寬處為98米,深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坑內用隔牆分為四個單元。二號坑以戰車為主,坑內約有戰車、陶馬、陶俑等1.500件。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東西長17.6米,南北寬4.8米,面積約520平方米。坑內有陶俑68件、駟馬戰車一乘。
秦兵馬俑
NO.4九寨溝
20世紀60年代以前九寨溝內只有驪道及各山間小道,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很少與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溝一直不為人知。九寨溝縣舊稱南坪,<<南坪縣誌翠海>>一節 九寨溝的記載僅有一句:“羊峒番部內,海峽長數裡,水光浮翠,倒映林嵐。” 1966年大隊人馬開進九寨溝,開始砍伐森林,九寨風光面臨毀滅的危險。 1975年農牧漁業部一個工作組對九寨溝進行了綜合考察,得出了“九寨溝不僅蘊藏了豐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優美景區”的結論。同年,中國林科院院長、著名林學家吳中倫教授對九寨溝作了較為全面的考察,隨後上書四川省政府及省林業廳,要求很好地保護這奇美的自然景色。省林業廳立即發文物指出:“九寨溝則查窪、日則沿溝200米以外才准予砍伐。”這是林業部門保護九寨溝的最早一項措施。
九寨溝
NO.5 科羅拉多大峽谷
1540年,一個名叫加西亞·洛佩茲·德·卡迪納斯(García López de Cárdenas)的西班牙人最先發現了大峽谷。19世紀70年代,美國陸軍少校約翰·韋斯萊·鮑威爾(John Wesely Powell)率領第一支科學考察隊前往大峽谷。鮑威爾將谷中的沉積岩層形容為“一本巨型小說中的書頁”。然而,此前已有美洲印第安人在峽谷壁上定居了。
科羅拉多大峽谷
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以上的沖蝕而形成,色彩斑斕,峭壁險峻。1979年大峽谷被列入世界遺產。在許多非權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觀列表上都有大峽谷的名字。目前由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管理。大峽谷總長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米,寬度從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羅拉多高原抬升時,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層層沉積岩,由此形成了大峽谷。將近20億年來的地質變遷史一覽無餘。
上下羚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