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去南京明孝陵,若你選擇地鐵,可以坐2號線地鐵,從苜蓿園站1號出口下車。

步行幾百米,就能見到明孝陵景區。

2號線地鐵苜蓿園站1號出口下車

南京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陵墓,在紫金山第三峰玩珠峰下。始建於洪武十四年,有600多年的歷史。

為什麼叫明孝陵呢?說法不一,有人說,朱元璋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叫“孝陵”。還有人說,馬皇后的諡號叫“孝慈”,所以叫“孝陵”。到了清朝,大家都稱之為“明孝陵”。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葬於此處,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葬於此處。聽說,當時殉葬宮女10餘人,從葬嬪妃46人,數字無從考證。個人感覺,從葬制度真的太殘忍了。

到了永樂十一年,整個明孝陵才告全面完工。它經歷了洪武、建文、永樂三個王朝,耗時32年。可以想象,當時的工程非常的浩大。

整個陵園分為2個部分。前部分從下馬坊到櫺星門,包括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神道、梅花山。後部分從櫺星門到寶城北牆,包括文武方門、御碑殿、享殿、寶城寶頂等。

我當時從陵園的3號口進入的,直接來到的就是神道。

注意,建議大家不要學我。要從下馬坊開始入園,不然會錯過大金門和神功聖德碑。

神道分為“石象生路”和“翁仲路”。

石象生路上有12對石刻動物,依次是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每種動物分為幼年和成年。各個動物還表示不同的寓意。

獅子代表無上尊嚴和強大的權勢;獬豸代表法度;駱駝代表疆域遼闊;象代表天下太平;麒麟代表“王者至仁”;馬代表對主人忠貞不二。

翁仲路主要由2對武將、2對文臣組成。2對中有一對是無須年輕人一對是有髯年長者。

在古代陵墓中,牌坊是很常見的。

過了櫺星門,步行幾百米,就來到了金水橋,又叫御河橋。跨過此橋,直達陵寢正門文武方門。

很遺憾,原來的陵門已經被毀,此門是在舊址上重建的。原來為五門,重建後是三券拱門,門額上寫著“文武方門”。

穿過文武方門,出現在眼前的是碑殿。是清同治時改的,原來的已經被毀。正中一碑上刻“治隆唐宋”,寓意讚揚朱元璋的治國手段高明,遠遠超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

康熙三十八年清朝為了籠絡民心,康熙南巡謁陵時所書,由曹雪芹祖父曹寅刻石立碑。

出碑亭,就是享殿。我們看到的是同治年間在遺址上修建的。享殿是供奉牌位的地方。明朝時期叫稜恩殿。原享殿僅遺56塊巨大石柱礎。可以想象一下,56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著大殿,九開間,進深五間。即為“九五至尊”。

推測一下,此享殿要比北京十三陵中長陵享殿要大。可惜,都毀於破壞和戰火。

享殿向北,就是一道拱門。又叫內紅門。門內有磚砌甬道。

穿過甬道,出現在眼前的就是寶城,寶城是圍繞墳山而建,護衛這墳山。墳山又叫寶頂,朱元璋和馬皇后就埋葬在寶頂下面。目前為止,地下玄宮還沒有被開發。

考古專家勘測發現,它的形狀、格式、葬式類似北京的明定陵,但是是明朝陵墓中最大的一個。

游完明孝陵,我感慨萬千。隨著明朝的滅亡,它經歷了無數次的人為破壞和戰火的摧毀。我們想要一睹它當年的風采,只能通過遺址痕跡去推測和猜想。

想到這裡,頓時感到無比的惋惜和心痛。南京,是虎踞龍盤之風水寶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古人說,槍打出頭鳥。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在歷史長河中,南京常常因她獨特的地理優勢給她帶來無數的戰爭和災難。

有人說,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頻繁的朝代迭代,帶來她的是不盡的千瘡百孔。但是,每一次浩劫過後,她依舊堅強的前行,無論揹負著多麼沉重的歷史傷痛。

這就是我的明孝陵遊記,所見所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是李白。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中國最美公路橫空出世 魅力完爆318國道 美國66號公路只能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