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蠶子在桑葉上行走,小編在地球上旅遊,嗨,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

說起成都的名勝古蹟,那真是多了去了。今天小編帶大家去文殊院轉轉,在這個著名的佛教寺院面前,我們除了感嘆寺院建築留存下來的不易,對人世滄桑也有更多的詮釋。

已經是隆冬,銀杏樹葉還在不停地泛黃,不停地落葉。這是一個少有的Sunny天氣,走在大街上時不時有太Sunny落在身上,雖感覺不到燥熱,但曖曖的溫度是有的。

成都文殊院在市中心青羊區。家到文殊院的距離不遠,公車1個多小時的車程。10點左右我們在距離文殊院最近的站臺下了車。

沒來過文殊院,也不知大門在何方。下了公交後還是依靠手機導航尋覓。

一路走來遊客不是很多,街道兩邊的商鋪也很是清靜。還在與老伴的閒聊中,文殊院到了。

站在文殊院的大門口,望著加寬改造後的街景,心情是舒暢的:街道兩邊已打造成了規模商鋪,成都一些特色小吃已經在此落“戶”,方便遊客選食;街道和房屋建築基本是青磚加鋪而成,而寺院的圍牆是極具中國特色的紅色,十分醒目;銀杏樹不多,但已經黃透了,成為街道的點綴;小車時不時從身邊駛過,多是附近居民或商鋪的經營老闆,感覺有些喧囂。

文殊禪院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漢語系佛教重點寺院之一,居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屬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聖蹟、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文殊院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公元605年——617年),初名信相,歷經唐、五代、宋、元明朝,代有興廢,明末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由慈篤海月禪師重建,四十年(公元1701年),康熙帝御賜“空林”匾額一塊,因此文殊院又名“空林堂”。

它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滄桑的歷史變遷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走進大門,一座高塔矗立在面前,直入天際。高塔四周被圍了起來,遊人不能與高塔直接接觸,只能在塔座下面參拜;有善男信女已經點燃了香燭,面對高塔虔誠禱告;有的遊客按指示牌提示在繞塔而行,口中唸唸有詞,說的內容只有自己知曉。

老伴也參加了繞塔而行的隊伍,也是雙手合什,十二分的虔誠。

高塔的兩邊是“碑廊”,密密匝匝的石碑書法蔚為壯觀,很是不少。有的鑲嵌在玻璃櫥窗裡,有的雕刻在石碑上,字型不一,繁簡有別,都出自大家之手,其中尤以康熙、果親王、劉墉、張大千、謝無量、豐子愷、趙樸初、啟功等大家書畫為著名。

字型很是養眼,但因在書法上的不專業,上書漢字不能識完全,很是遺憾。

轉過高塔,這裡的遊人明顯多了起來。拍照的、燒香的、參觀的遊人在這裡聚集了。這裡的建築也古老了許多,寺院的味道濃重了不少。

步入後院,彷彿與世隔絕,十分的清幽,樓、臺、亭、閣隨處可見。遊人落腳休息的地方都很別緻,有江南園林的韻味。

整個文殊院建築面積20餘萬平方米,全木質建築,六重正殿依次建於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氣勢恢巨集、巍峨壯觀。各殿鏤空窗花式樣繁多、精巧,堪稱國內佛寺之冠。200餘尊銅鑄、鐵鑄、彩塑、脫紗、木雕、石刻佛菩薩造像工藝精湛、造型飽滿,雖歷經戰亂紛爭,仍儲存完好,實為國內佛寺所罕見。

院藏大量珍玩寶物、典籍書畫,如唐玄奘頂骨舍利、舌血《華嚴經》、發繡觀音、貝葉經等都屬難得的稀世罕物。

走出幽靜的後院,左側門是“香園”,是遊人休息喝茶聊天的地方。信步走進這個現代生活圈,涼棚和樹蔭下已經聚集了不少的遊客,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喝茶,有的在眯著雙眼聽音樂,盡情享受著太Sunny裹覆在身上的溫暖。在服務大廳,中午餐正在進行,看了看價格,不菲,雖說是齋飯(素),但人均達到了幾十元不等,本想嚐嚐味道,老伴不捨得,只好作罷。

遊走這座千年古剎,只知其皮毛,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又怎能是我小小的遊記能裝得下?要想親身感受它的魅力,還是自己來走走、看看。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世界上最大的5座水族館,其中一座在中國,你去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