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說不清去過多少次同裡古鎮,羅星洲卻是第一次去。相較於古鎮遠播在外的赫赫名聲,流連於小橋流水人家的遊客,是很容易錯過這座小島的。

羅星洲是同裡湖上的一處“蓬萊仙島”,需要搭載遊船,經東溪橋出港,行駛約10分鐘的水路到達。

每當煙雨迷濛的日子,小島在水霧中若隱似現,仿若一座虛幻的海市蜃樓,浮動於浩渺的水面,令人心念神往。

早在明清時期,羅星洲既已是名聞遐邇的遊覽勝地。島上亭臺樓閣、重簷層層,環繞小島的堤岸蘆葦搖曳、垂柳依依,漫步其間可飽覽湖光水色。

柳亞子先生曾寫過一首《羅星洲題壁》,“一蒲團地現樓臺,秋水蒹葭足溯回;猛憶船山詩句好,白蓮都為美人開。”

我是被這詩感染而去的。可以想象,盛夏之際環島都是白蓮盛開,曼妙女子呼朋引伴,周遭鶯鶯燕燕、鳥語花香,實在令人遐想無限。

都說“道不同不相與謀”。而在羅星洲,近千年來卻是儒釋道三教鼎足,各自安守一片淨土,令人稱奇。

島上有觀音寺、鬥姆閣、文昌閣,分別代表佛教、道教及儒教,由旱船、曲橋、荷池將三教分割獨立。

四面環水,亭臺樓閣雅筑,加之小巧精緻的園林,令羅星洲孤立於俗塵。每當夕陽西下,遠眺同裡湖岸萬家燈火,島上之人有恍若隔世之感,不知今夕何夕。

觀音寺共有四進,劃分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唸佛堂、方丈室和齋房。

第一進為天王殿,又稱金剛殿,寺額由中國佛教協會國會長、靈巖山寺方丈明學法師題寫,兩側為四大天王塑像,正中為彌勒佛。

此尊彌勒佛不同於常見的大腹便便、笑口常開的形象,而是彌勒佛的原生——天冠彌佛的塑像。

正對正殿供奉的是鎮壓群魔、護持佛門的韋馱將軍身。

第二進為大雄寶殿,匾額由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題寫。按唐代構制,此處供奉釋迦牟尼佛,大殿兩側供奉十八羅漢。

大殿的後殿為南海觀音大士塑像,北壁之東為文殊菩薩,西為普賢菩薩。大殿之後天井兩側為兩偏殿,東為財神殿,西為功德堂。

第三進是念佛堂,供信眾唸經所用,正中供奉“無量壽佛”,在此堂的大門兩側鐫刻著“靈巖衲子”海晏書寫的一幅對聯: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第四進是方丈室和齋房。

寺廟東部為內花園,以荷花池為中心,池面積近八畝,池上跨有九曲板橋,樓閣遊廊皆環池而築。

出寺廟東側門既為文昌閣。文昌,又名“文曲星”,是中國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的神。

文昌閣為兩層三簷,居島之中央,三面臨池、形制古樸。登臨此閣,俯瞰,則全島風光盡收眼底;遠眺,則極目同裡湖全景,古鎮遠村如在咫尺。

與文昌閣隔池遙對的為鬥姆閣。鬥姆,為道教所信奉的女神,亦稱“鬥姥”,傳說是北斗眾星之母。

鬥姆閣坐落在島之東側的堤岸上,依池臨湖而築。閣分上下兩層,四面置窗,為賞景最佳處。憑欄遠眺,但見同裡湖煙波浩瀚、漁帆點點、村樹依稀,水鄉景色盡收眼底,彷彿身臨蓬萊仙境。

羅星洲最迷人之處還是聽雨。

在羅星洲聽雨是古代文人最為嚮往的一種享受。這裡的雨聲時而蒼涼,時而圓潤,時而如泣如訴,時而高亢激昂。

鬥姆閣旁邊就是聽雨軒,坐在聽雨軒內,聽著小雨輕輕敲打湖面和洲上的芭蕉、瓦稜時,猶如一支滋潤甜美的圓舞曲;大雨抽打湖面和洲上的蘆葦、樹木時,又像一曲悲壯雄渾的交響樂。

羅星洲歷經劫難。據史書記載,羅星洲上最早的建築始於元代。

太平天國軍隊駐同裡3年期間,周莊鎮始終為清軍所據,同裡東柵外的同裡湖,事實上就成為了太平天國蘇福省的一處邊境,戰事頻繁。

羅星洲在戰亂中多次遭到毀壞,直到清光緒年間才重建,恢復原貌。

到了1938年農曆四月十三日,一支100多人的國軍便衣隊偷襲了駐紮在同裡的日軍,增援的日軍抓不到人便遷怒於羅星洲上的蔥鬱樹木,下令焚燒。於是,島上的植被及建築物再次被毀。

1996年4月,同裡鎮人民政府重建羅星洲;1998年4月,羅星洲再展雄姿。

同裡鎮人民政府設立“羅星洲雪恥碑”一塊,記載了羅星洲古往今來的歷史,“……因像羅星,故名羅星洲。始建於元代……民國27年(1938年)農曆四月十三日,侵華日軍登上羅星洲,以有藏匿抗日誌士之嫌,縱火焚燒,使五百多年勝蹟頓時化為焦土……”

碑上還銘刻了兩行大字:日軍一炬,可憐焦土。國運隆昌,光華重睹。時刻提醒後人“前世之事,後事之師”,勿忘國恥、砥礪前行。

溫馨提示:在你購買同裡古鎮門票的時候,細細看一眼,羅星洲是額外贈送的景點,憑門票可以去羅星洲碼頭坐渡輪前往,一般每半小時一班。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中國最不該改名的6個城市,曾經舉世聞名,多少人想把名字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