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又稱“文廟”,是中國古代祭祀孔子的廟宇。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中華文化的象徵符號,祭祀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傳統之一。現在,中國依然有大大小小1600多座孔廟,它們分佈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成為極具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建築價值的鮮活範本。曲阜孔廟、北京孔廟、雲南建水孔廟等等均是其中的代表,也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令很多外地遊客奇怪的是,國內有1600多座孔廟,而翻遍西安旅遊景點大全,卻並沒有找到孔廟的名字。十三朝古都西安,竟然沒有一座孔廟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西安不僅有孔廟,且儲存至今,還成了一座國家5A景區,它就是著名的——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中國收藏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藝術寶庫,現在館藏碑石、銘刻近三千件,不僅數量是全國最多的,其碑石珍貴程度更屬全國之最。來西安旅遊,碑林博物館是遊人必“打卡”景點之一。
不過許多遊人並不知道,碑林博物館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一半是碑林;一半是孔廟。如果稍不留神,你來到這座5A景區,可能只遊覽了其中的“一半”,而忽略了同樣有著深厚人文積澱的孔廟古建築群。
西安孔廟始建於唐朝貞觀初年,是中國古代官學孔廟中歷史最悠久的之一。中國古代實行“廟學合一”制度,孔廟不僅是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成了一所社會宣教和傳播儒學的學校。明清時期,西安城內所有與文教相關的建築,都集中在孔廟周圍,這片區域也成為西安當時著名的“文教區”和“大學城”。
1959年,孔廟的主殿大成殿因為天災雷火被燒燬,缺少了大成殿和孔子塑像的孔廟,彷彿也失去了靈魂,漸漸成為碑林博物館的“附庸”,被許多遊人忽略。核心建築大成殿雖然已毀,但貫穿於孔廟中軸線上的其他建築,則依然儲存完好。從外往內,太和元氣坊、泮池、櫺星門、碑亭、戟門、兩廡等明清古建傲然挺立,等待著遊客去發現。
當你來到西安碑林博物館,不要先急著進入景區大門,不妨先在三學街上溜達一圈。一面刻著“孔廟”兩字的磚牆極容易被發現。這座照壁為明代建築,照壁磚雕“孔廟”二字為清末書畫家劉暉所題寫。
繞過氣勢恢巨集的照壁,從碑林博物館東西兩側的大門進入一方院內,大家可別著急買票進館,這個院子裡還藏著不少文物古蹟呢!
上圖這座高大的牌坊名叫“太和元氣坊”,是一座明代建築,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它由明代皇族朱惟柪捐資400多兩黃金建造的,距今已有428年曆史。牌坊上所繪的和璽彩繪是古建築彩畫中的最高等級,足見孔廟的地位之高。
正對著太和元氣坊的一個半圓形水池則是泮池,古代孔廟的“標配”建築。半個水池,有學無止境之意。“泮池”中的泮橋,則是古代新生入學時拜謁孔子的必經之路。這座泮池最早建於元朝,隨後幾經修繕。千百年間,不知道曾有多少學子久立池邊,聆聽過那潺潺流水之聲呢?
走過泮池,便到了“櫺星門”。古代傳說櫺星為天上文星,所以以此命名意味著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極言其文教之功。根據記載,西安孔廟的櫺星門始建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是一個三門四柱石質牌樓式建築。中門額書“文廟”;東門楣書“德配天地”,西門楣書“道貫古今”,全是對孔子美德的歌頌之詞。
這裡原本是進入西安碑林博物館景區的檢票口,後來為了保護文物,檢票口便挪到了東面。普通遊客買票進入碑林博物館,便是從“櫺星門”之後開始遊覽的。
站在櫺星門前,就能遠遠感受到西安碑林博物館的中軸式建築佈局。沿著一條中軸線先行,兩側花草掩映之中,藏著數座碑亭,依然是西安孔廟的舊時建築。
沿著中軸線前行,還有一座“戟門”。戟門又稱儀門或至聖門,是祭祀大典時文武官員整理衣冠、熟悉儀規的場所。孔廟戟門是一座面闊3間、進深 2 間,單簷歇山頂建築,仍保持著明代建築的顯著特徵。
穿過戟門再往前不遠,便是碑林廣場。從這裡開始,便會進入一個浩瀚豐厚的古代碑石文化的海洋。大部分遊客的遊覽,也正是從這裡開始的。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剛剛竟然已經穿過了底蘊深厚的孔廟古建築群。
西安孔廟的古建築遺存,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需要購買門票就能參觀遊覽的,例如照壁、太和元氣坊、泮池、櫺星門等。如果大家來西安碑林博物館遊玩,記得先看孔廟,再入館賞碑林,這才是這座5A景區的全部內涵。#文史之旅#